二、合作办学

二、合作办学

合作办学成为近年来国内中医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心,积极开展与境外大学及相关机构的合作,通过与国外的公立大学、私立大学、其他团体法人、商业公司、医疗机构等的合作,结合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等学科的国际领先水平,开展联合授予学位或学分互认等形式的合作办学。主要办学模式有融合型和嫁接型两种。融合型模式是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把我方的教学模式和国外合作学校的教学模式融合在一起,应用国内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相关教学手段,并聘请我方教师教授核心课程,这种模式可以更好地利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国内外大学双方的优势;嫁接型模式,主要是充分保留各自的教学模式,通过双方各自对对方学校开设课程的研究评估,互认对方学校的学分,学生获得双方学校规定的学分,即可获得双方学校颁发的学位和毕业证书。尤其是中医孔子学院的合作方式,推动了中医药文化知识在世界各国的传播,提高世界各国民众对中医药的了解和认可度。

在合作办学的发展趋势上,近年来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实现从民间到官方的突破,合作国家也由亚洲国家向西方发达国家、“一带一路”国家转变。自20世纪40年代,亚洲就开始了中医药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除我国外,尤其以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居多。由于地域关系,这些国家的中医院校与我国高校都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并旦其政府承认中国中医院校的毕业文凭,其学生亦多选择到中国进修学习。中医药传入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地区的初期,教育形式多是小规模、低水平的私立培训,以针灸课程为主。

国外中医药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与中国合作办学,引入中国优质的教育资源,在中国中医药教育界的积极支持下,境外中医药教育发展较快。除此之外,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一带一路”上的国家也逐渐建立起中医学院。

中医孔子学院在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同时,以中医药为特色,将传统和现代中医药科学与汉语教学相融合,为各国民众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中医药文化搭建了全新的平台。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正式签订以孟河医派学术传承为主要内容的合作协议,在该校建立孟河医派美国加州传承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和英国伦敦德赛科斯大学联合创办了中医专业本科教育合作项目。南京中医药大学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成立了中医孔子学院,该校定期选拔优秀中医师资和志愿者前往中医孔子学院任教和工作。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与英国伦敦南岸大学创办了有中医特色的孔子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师汤朝晖、赖寒赴帕拉茨基大学孔子学院开设中医课堂。帕拉茨基大学孔子学院是捷克唯一的一所孔子学院,成立于2007年,合作方为捷克帕拉茨基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为中华文化在捷克的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黄小明以及成都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处的共同努力和推动下,中医课堂终于得以在帕拉茨基大学开设,并同时对捷克民众举办了中医公众讲座。伦敦中医孔子学院与伦敦南岸大学社会关怀学院合作培养中医专业本硕学生,主干课程包含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医历史、西医基础知识、推拿经络、病例分析、专题讨论、科研方法等,并结合孔院文化传播交流的定位特色开展中医史及中医汉语课程。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系拥有中医专业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授予权,自1992年开始即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培养本、硕、博学生,在此基础上成立的中医孔子学院不但支持本校的中医系教学开设中医专业课程,还为中医系学生开设中医临床汉语、中医名词术语、中医汉语词典等中医特色汉语课程;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教师讲授中医临床汉语。日本医科大学中医药孔子学院在原来的大学自2007年设立有中医课程的基础上,由中医药孔子学院支持协助承担了中医学入门、中医方剂学、中医治疗学、中医临床治疗学等多门课程;2016年还继续合作开展了中医药学研究班,并参与指导高年级学生中医药科研实习之重任。同时,还共同设立有医疗汉语,将汉语教学和临床诊疗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日本医科院校的学生将来使用汉语进行诊断、治疗等提供了语言实践基础。美国奥古斯塔大学孔子学院在建院仅仅两年多的时间里,积极和大学协调,将中医学入门、中医学应用、经络腧穴学、针灸技术和治疗学及太极拳等中医药相关课程纳入学分课程,这些课程被批准为中医(针灸)证书课程,明显提高了课程的地位。佩奇大学的教学平台上提供了6门中医理论、中医养生和中医健身领域的大学学分课程,分别用英文和匈牙利文讲授,供佩奇大学各个专业、不同语言背景的学生选择,其中包括21世纪的中国传统医学I、II(英文)、21世纪的中国传统医学I、II(匈语)、中医学概论(中文)、中医与养生(英文)等。韩国圆光大学孔子学院开设了韩医、韩药特色汉语教学班,推动圆光大学和湖南中医药大学启动本硕博人才培养项目并开展传统医药领域的产业研究合作。韩国世明大学孔子学院为本校韩医系学生开设中医文献解读学分课程。圣马力诺大学孔子学院开办短期中医点穴推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