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教育服务贸易面临的机遇
(一)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必须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2007年,党的十七大将人才强国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国家战略,并写进了党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强调要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活力。实践充分证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大举措,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保证。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也为中医药教育的实施与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医药文化传播(孔子学院)
中医药国际教育从1956年的对外教育开始,经历了从起步到发展、从对外到境外等一系列世界中医药服务贸易联合会成立的过程。日前,作为分论坛之一的“龙宝参茸·中医药服务贸易论坛”在皇家加勒比海洋量子号游轮上隆重举行,美国中药联商会会长刘源凯介绍了中医在美国的发展。他表示,除了贸易之外,中医药方面的教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美国中药联商会已经在培养中医药人才方面作出了努力。“我们都有一种感觉,中医药行业里的人好像年龄越来越大,年轻人少了一点。我们很希望通过教育、培训,可以为中医药培养下一代,培养接班人。”匈牙利塞梅尔维斯大学国际关系处处长鲍晋·茂才介绍了引入中医药的经验体会、实践成果和未来计划。他说:“我们和中国的交往已经超过10年,有许多中国合作伙伴,签署过多项多边协议,开展了多项交流合作。双方都致力于了解彼此的文化,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合作关系。相继跟上海交通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双方合作发展。而旦,此时此刻能够站在这里,也受到了匈牙利民众、政府、专业组织的大力支持。”匈牙利塞梅尔维斯大学健康学院院长纳吉·佐尔坦对学校的基本情况以及与中国高校的合作情况做了介绍。他表示,在匈牙利非常多的民众都很喜欢中医,也支持把中医在匈牙利建立起来。能够参加这个会议他很高兴,也希望会议期间能有更大收获。这给国外中医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契机。
据统计,全球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医药教育开展得比较好,中医药教育机构已达695个,分布范围包括亚洲、欧美、大洋洲、非洲等地区。201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显示,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以亚非地区为主。在促进中医药教育传播方面,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仍在继续努力。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自2003年在北京成立以来也先后发布国际组织标准21部。“其中,‘中医基本名词术语对照国际标准’系列相继出台,包括中英、中法、中西、中葡、中意、中俄、中匈、中德、中泰,在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先后有不少国家行业机构签名采用,世界各地的一些中医药教育机构将其逐步用于教学,对在世界各地传承中医药学术,提高推广运用中医药技术的准确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长桑滨生如是说。
除此之外,各中医药大学也承担了促进教育贸易的责任。如除SO/TC249之外,上海中医药大学还承担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 11)传统医学国际疾病分类项目,这是传统医学第一次进入WHO国际疾病分类编码,象征着传统医学纳入了国际主流医学管理体。
2014年12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WFCMS)标准化建设委员会也落户上海中医药大学,负责和参与“世中联”国际标准的发展规划和制定发布工作。目前国际上与中医药相关的3大国际组织:WHO、ISO、WFCMS及其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平台都设立在上海中医药大学。
(三)国家政策支持
2015年3月,“一带一路”倡议正式启动。2016年12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共同印发的《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中医药国际教育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重点提出“五通任务”,其中任务之三指出:实施与沿线国家合作办学项目、中医药国际教育基地项目、中医药国际文化传播项目,鼓励中医药高等院校、社会团体等与沿线著名大学合作,将中医药学科建设纳入沿线高等教育体系,在条件成熟的沿线国家开设更多的中医孔子学院。面向沿线国家开展中医药学历教育、短期培训以及临床实习。这充分说明国家政府高度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医药教育问题,以及中医药教育服务贸易作为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载体如何逐步建立、完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发挥其重要作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在教育方面指出“推进多层次的中医药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吸引更多的海外留学生来华接受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短期培训和临床实习,把中医药打造成中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亮丽名片”。同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明确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建设健康中国,需要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来支撑。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了中医药这门中国原创的医学科学的独特优势,未来一定会在走向世界的发展之路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医药国际教育显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