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与展望
中医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至今日仍然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和维护人民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中医药又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具有以下重要意义:一是对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满足国际社会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推动中医药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更大贡献。二是为展示和传播中医药文化开辟了广阔舞台,有利于倡导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促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三是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促进国际资金、技术和信息互动及共享,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方法和科学技术,激发中医药发展潜能和活力,提升其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当前,中医药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和欢迎,越来越多的人利用中医药疗法进行医疗保健。我国也把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作为重要的贸易政策,把中医药服务贸易提升为促进贸易增长的新动力。中医药医疗服务贸易作为中医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意义重大。目前我国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医疗领域发展处于小规模、政府主导的初期探索阶段,未来10年间将是快速发展期。为促进我国中医药医疗服务贸易的发展,应增强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跨境交付方面,借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良好的中医药基础,优先发展以文化传播为主要目的的中医药图书与远程教育。中医药类图书应该按分类不同有不同发展。一类是用于教学的中医药教材,通过提高编写人员的专业素质、文化背景多样性等解决存在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本土化问题;另一类是面向所有消费者的非教学用书,要丰富此类书籍现有种类,增加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中医药书籍,满足不同水平消费者的需求。另外,提高书籍的翻译水平和趣味性也非常重要。远程教育可以借助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慕课形式开展。但要将中医药相关MOOC课程作为在国外开展中医教学的辅助方式,必须在语言、内容的本土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另外,也可以使用微课形式,以较短时间(10分钟左右)着重讲解某一个问题,既可作为教学方式,也可作为教学资源供使用。在境外消费方面,重点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宏观层面,以政策为指导,完善顶层设计,制定发展战略和行业标准,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微观层面,现阶段应该将重点集中在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品牌的打造上。在产品开发上,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借助草原、温泉、森林等资源,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医药养生旅游产品;或者借助中医药博物馆、药园等资源,开发中医药参观游产品。旅游品牌的打造,是吸引更多海外消费者选择中医药健康旅游的重要手段。通过举办“中国中医药健康旅游年”、旅游展览、会议和论坛等方式扩大中医药健康旅游的海外知名度,也可以通过建立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树立中医药健康旅游的良好口碑。在商业存在方面,加快布局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境外投资。首先,良好的政策环境是保证海外中医药机构能够立足的基础,政府等相关部门应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深化与各类组织的多边合作机制,就中医药相关的政策法规、市场准入等方面达成共识;其次,按照既定的目标,规划沿线中医中心、中医药教育机构、科研机构等的建设,实现海外中医药机构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初步布局;最后,海外中医药机构的全面发展必须依赖大量资本,要吸引民间资本境外投资,鼓励增加海外中医药机构中合资或独资机构的数量,同时,引导国内外中医药机构间的合作,将国内的资金、人才、管理经验等投资到国外中医药机构中,实现中国中医药医疗服务贸易商业存在的渗透式发展,减少海外中医药机构建设的贸易壁垒。在自然人流动方面,扩大中医药人才的出口规模。中医药人才“走出去”,需要国家、机构及个人都作出努力。国家方面,增加各类渠道上中医药人才出口的比例及数量。官方渠道上,抓住中国与周边国家深化医疗卫生合作的机遇,增加外派批次,在中医具有优势的合作项目中提高中医药人才比例;民间渠道上,通过谈判,放开海外对中医药行业人员的就业限制,鼓励民间中医药机构与国外建立合作项目,活跃中医药人才的流动。还可以通过设立自然人流动的对等互惠条件来为中医药人才创建更为方便的流动渠道。机构方面,结合本机构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战略定位,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可通过中医药教育主管部门、教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类型机构之间的“强强联合”,发挥“协调创新”的优势,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个人方面,要成长为一名复合型的中医药人才,除了精通中医药知识外,语言、管理、营销等方面的知识也需要补充。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主导国民经济的主要因素,我国的服务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根据国际贸易形式不断升级,提高我国服务水平,争取在服务贸易中更多地创汇,扭转我国目前服务贸易“巧强国”的局面。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发展恰逢其会,开展在中医药国际接受程度的高峄期,世界对于中医药的接受程度随着中医药学不断发展而与日俱增,良好的时机加之中医药服务产业的科技水平高、可塑性强,可以结合出的服务产品形式多样、附加值极高,通过服务贸易的方式必能使中医药国际传播走入新的纪元。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科技的发展,各项政策及规划的出台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大环境,同时科研经费投入大幅增长,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都为中医药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可以说我国的中医药事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不可否认,中医药科技的发展与西医药相比,无论从经费投入、人才队伍,还是科技产出都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中医药服务贸易也伴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在世界市场上广受欢迎,中医药科技是中医药服务贸易的重要支柱,是满足中医药贸易国际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条件。因此,中医药科技服务贸易创新思路必须既要满足中医药内在发展的需要,又要解决中医药服务贸易国家化发展的现实问题。中医药作为我国特有的科技资源,要把其原创优势的潜力和活力激发出来,进而转化为知识优势、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不断地推动中医药科研领域的稳步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参与者把握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良好机遇,不断开拓创新,加强合作交流,尽快缩短与西医药的差距,使中医药发扬光大,在我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书以我国服务贸易产业缺陷为切入点,总结出中医药服务贸易是有利于改善我国服务贸易产业结构的高科技服务项目,进而通过文献汇总、企业实际案例、数据分析等方法对中医药服务贸易现状进行研究,从中医药出口与中医药服务贸易相关性、中医药国际教育、中医药海外认知度、中医药标准化的国际进程、我国中医药海外中心开设情况、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国内基础、中医药海外从业人数8个方面进行论述,总结出中医药服务贸易面临的问题如GATS对于中医药服务贸易的限制等,最后给出了从政策、科技(科研)、教育、服务等方面给出了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的策略和建议。
通过总结,我国的中医药服务贸易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与此同时,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对于缓解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和解决中药出口困难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只要有关部门能够合理地制定政策统筹协调;各机构和院校能够认真落实执行《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中所要求的内容,并深度研究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发展策略;社会舆论能够给予中医药服务贸易更多的重视,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必然能使中医药服务贸易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