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发展模式

六、发展模式

(一)健康管理模式

健康管理是在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加深、健康需求大幅度增长后出现的,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评估、预测,并通过提供咨询和指导对疾病进行预防和维护的全过程。其核心是为了实现健康风险控制,预防疾病。这与中医药理论中“治未病”的思想不谋而合。“治未病”就是通过多种措施,调养体质,调理身体阴阳气血等平衡,增强正气,使邪气不得袭。实现健康风险控制、预防疾病,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健康管理模式旨在与中医旅游相结合,在旅游目的地帮助旅客解决健康问题,并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给旅客带来健康的服务。健康管理模式可在大多数的中医健康旅游目的地开展,也可与一些旅行社、医疗机构等合作开展。如北京的上和元中医研究院有着独特的健康管理理念,内容主要是为客户提供健康档案建立、健康状况监测、健康问题评价、健康方案制定、健康调理改善、健康指导顾问的服务和产品,这一健康管理理念可以促进我国中医健康旅游的发展。将健康管理模式引入中医药养生旅游开发之中,在景区或旅游地,开发者不必有自己的医疗机构,也可以为旅客带来贴心的服务,帮游客建立健康档案,辅助游客进行体检、寻访名医、挂号及病后康复等一系列的健康管理。以网络平台、会员制的组织形式,为游客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并以此为依据提供专业的健康建议与意见,帮助旅游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

这一类开发模式可以在大多数的中医药养生旅游目的地开展,可与体检公司、旅行社、保险公司、医疗机构等进行合作,开展体检、就诊帮助、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从而使游客的身心健康得到促进,提供更理想的旅游项目。

(二)医疗旅游模式

医疗旅游是将优质的医疗服务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旅游开发模式,需要一定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技术作为支撑。它以治疗为目的,旅客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或专业人士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旅游目的地,在旅游的同时得到身体上的康复。它分为“治”模式和“疗”模式,“治”“疗”相辅相成。同时,它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比较高,除了具备一定的医疗专业知识技能外,还需要具备相关的旅游知识,甚至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这种模式多提供交通食宿、医疗检查治疗、观光旅游一条龙服务。虽然我国有着丰富的中医资源,但是在医疗旅游的发展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和其他医疗旅游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们国内较为出名的医疗旅游是三亚的“中医疗养游”,三亚不仅拥有中医医疗保健技术还有独特的热带海滨气候,发展至今已受到国内外游客的推崇。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医疗技术增强的背景下,我国的医疗旅游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国际上,泰国、印度、新加坡等地提供的一条龙式的医疗旅游服务,使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趋之若鹜,也给这些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提供医疗旅游服务的机构主要为一些私人医院,少部分旅游目的地也能为游客提供整形手术和牙科治疗。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这种医疗旅游模式将会成为中医药养生旅游的主流。

(三)养生保健俱乐部模式

养生保健俱乐部主要是把中医保健活动与旅游相结合,在旅游的过程中,运用中医保健理论向旅客传授中医保健意识以及中医保健活动。比较常见的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来自四面八方的旅客可以相聚在一起探讨、活动,这种模式相对简单方便,基本在每个旅游目的地都可以开展,多与其他模式一起开展。依托主打旅游资源和产品,以会员形式或出售消费卡的形式,把一系列的中医药保健活动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开发模式。进而可以选择某一旅游目的地为基地,在中医药养生保健理论的指导下,使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开发和设计种类丰富的养生保健项目,并形成吸引力较强的多样化旅游产品。例如,组织学习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等养生保健操,开展推拿按摩等服务,还可以策划针对女性的瘦身减肥项目或美容项目。

(四)养生休闲模式

以中医药养生休闲为核心主题和吸引力的中医药旅游产业,需要有相当丰厚的特色产品支持,同时具有相关旅游产业要素全面的旅游景点。此类景点需要符合其地域特色的独特养生资源,如海滨、温泉、森林等。四川北川的药王谷旅游度假区,是我国第一个以中医药养生为主题的山地旅游景区。它以独有的国医健康调理和中医药森林为发展基点,弘扬中医“治未病”和“蜀川药福”的文化理念,从望闻问切基础体检入手,结合食疗、浴疗、动疗、诊疗、枕疗、气疗、心疗等调理体系,让游客从内到外地感受到一花一草一木的气息,身心得到放松,体验不一样的中医药旅游。

目前很多景区都具备着发展这种模式的条件,但还未形成真正的中医药养生休闲旅游目的地。一方面因为“中医药养生”的具体产品还没有完全将主题贯彻落实,市场目标结构和产品结构未能很好地对应,中医药养生旅游产品的优势没有完全挖掘出来;另一方面因为产品主题定位不够突显,产品打造的方向有所偏离,产品支撑不够,要素配套有所欠缺,以及在运营与营销上存在不足。

中医药旅游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下四种稳定的模式类型。

1.诊病型

本类型的游客经常都是患有某种疾病,或亲属患有疾病,并旦多是迁延日久的慢性病或癌症似的重症,此类游客多以中老年人居多。他们在旅游的同时寻医问药,希望获得治疗疾病的目的。

2.观光型

本类型的游客占全部游客的大多数,基本上每个年龄层都会出现。借旅游之机,参观游览著名的中医药建筑、中草药栽培基地、养生药用植物园、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知名中药店和一些知名的中药厂等,亲眼看见中草药的生长形态、中药炮制过程、针灸按摩器具的形状。游客在欣赏中医药文化景观的同时,不仅满足了对中医药文化的好奇心,又学习了有关中医药知识,增强了日常生活中对中医药的信任与推崇。

3.保健型

这一类型的游客多是亚健康人群或中老年人,对保健康复等问题比较关心。此类人群多乐于在旅游途中体验中医保健养生,如参加中医药保健知识讲座,学习中医药保健健身操,体验中医推拿、按摩、中医足疗、中医理疗,品尝中医药酒、药饮、药膳等,既能缓解旅途中的疲劳,又可强身治病。

4.购物型

这一类型的游客多是有一定中医中药知识基础或对中医中药感兴趣的人群。中医讲究“道地药材”。因各地的水土、气候、日照、生物分布都不完全相同,其所产药物本身的质量,即其治疗作用有着显著的差异。道地药材因其功效显著一直以来被人们所追捧。很多游客非常乐意在旅游的同时,购买旅游目的地的道地药材或其他特制药方、常用中药饮片、中成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