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安德鲁斯·巴巴兰.高等教育的国际供给:大学需要《服务贸易总协定》吗?[J].全球教育展望,2003(3):7-12.

[2]曾丽君.文化距离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影响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7.

[3]陈朝霞.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

[4]陈丹丹,刘嵚,蒋继彪,惠佳蓓,张菱菱.高等中医药教育服务境外消费规模及结构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22):117-119.

[5]陈丽丽,龚静.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制度因素与服务贸易促进体系研究——基于49国之间双边服务贸易流量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4(11):132-143.

[6]陈永伟.文化差异对省际贸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姓氏距离的考察[J].经济学报,2016,3(3):1-25.

[7]程大中.中美服务部门的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8(9):57-66.

[8]崔安琪,孙玉凤.中国核心文化产品贸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商论,2017(30):54-56.

[9]崔媛媛,杨逢柱,王梅红.中医药教育服务贸易模式及其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6(7):191-192.

[10]邓晓虹,黄满盈.基于扩展引力模型的中国双边金融服务贸易出口潜力研究[J].财经研究,2014,40(6):48-59.

[11]范兆斌,黄淑娟.文化距离对“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产品贸易效率影响的随机前沿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7(4):125-140.

[12]方洁,李方青,许建新,方虹.服务贸易:中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新模式[J].全球化,2015(2):93-106.

[13]冯雷,杨圣明,王迎新.英国出口贸易与海外投资促进体系[J].财贸经济,2003(4):63-67.

[14]冯雪,宋悦.北京市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2017(29):69-70.

[15]冯严超.中国旅游服务贸易转型升级探索——基于供给侧改革的思路[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106-120.

[16]傅松涛,杨晓锋.中美教育服务贸易现状的比较分析及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0(5):93-99.

[17]高子云.我国金融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贸实践,2017(11).

[18]耿孟辉.文化差异、制度差异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6.

[19]韩丁.健康公共服务战略:健康促进体系中的公共运动俱乐部培育政策研究[A].北京大学.体育社会学与社会变革中的挑战——2014年世界体育社会学大会暨中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论文集[C].北京大学,2014(3).

[20]何翠胜.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3.

[21]何穆彬.入世后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

[22]胡鞍钢,周绍杰,任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1(2):17-22+195.

[23]胡罡.发达国家教育服务贸易研究[D].辽宁:辽宁大学,2015.

[24]胡江云.加快完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J].中国经贸,2011(2):16-17.

[25]胡炜,魏培梅,张宝玲.《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7(11):24-25.

[26]胡新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及其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6.

[27]黄满盈,邓晓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基于“钻石模型”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1(7):3-9.

[28]建立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促进体系研究课题组.建立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促进体系研究[A].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10[C].2010(5).

[29]蒋峻松,母景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会计服务市场需求与供给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4(5):41-46.

[30]蒋文.政府主导下新型服务贸易促进体系的构建[J].生产力研究,2012(2):118-120.

[31]康霏,刘春丽.基于引力模型的文化服务对外贸易影响因素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4):77-81.

[32]李春盈,喻莎莎,张梦楠,胡会娟.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17(1):63-64.

[33]李芳.基于农产品出口基地视角的安徽农产品出口促进体系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1):35-38.

[34]李钢.论区域专利促进体系的构建[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18):14-16.

[35]李世杰,邓茂杰,刘殿国.贸易引力、社会嵌入与文化产品出口——来自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验分析[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7,32(4):32-44.

[36]李亚南.ECFA框架下两岸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经济效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

[37]林航,谢志忠,郑瑞云.孔子学院是否促进了海外学生来华留学——基于40个国家2004—2014年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5):52-65.

[38]林惠玲.供给侧改革与女性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基于福建省女性劳动参与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0(3):26-31.

[39]刘春娥.湖南服务贸易行业结构及其变化分析[J].金融经济,2017(4):37-39.

[40]刘青.金砖国家服务贸易成本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6.

[41]刘善堂,赵红灿.基于三螺旋模型的毕业生创业促进体系构建研究[J].江苏高教,2016(1):98-100.

[42]刘绍坚.构建新型贸易促进体系迫在眉睫[J].时代经贸,2005(1):52-56.

[43]刘惟蓝,熊鹰,金玉梅.外经贸促进体系建设及江苏“十一五”构想[J].现代经济探讨,2005(12):59-63.

[44]刘杨.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D].西北师范大学,2009.

[45]罗曼怡.中国OFDI的母国宏观经济效应机理分析及其促进体系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5(34):34-35.

[46]庞世银.中国金融服务贸易流量的引力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47]彭继增.德国贸易促进体系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价格月刊,2006(2):27-28.

[48]彭越.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49]平欲晓,彭继增.德国农业贸易促进体系对我国的启示[J].企业经济,2006(4):133-135.

[50]曲军朋.留学生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及影响因素识别[D].江苏大学,2016.

[51]申建霞.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山东省服务贸易转型升级的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13-17.

[52]石敏.中国金融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53]史晶.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54]司富春,张明文.“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对外交流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医研究,2017,30(10):1-4.

[55]孙少勤,邱斌.如何塑造来华教育服务贸易新优势——基于“一带一路”视角的分析[J].国际贸易,2017(10):56-67.

[56]孙晓丹.我国境外投资促进体系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

[57]童俐丽.国际贸易壁垒对我国环境服务贸易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论,2017(35):69-70.

[58]童延辉,张养生.关于加入WTO以后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探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41-145.

[59]王安琪.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60]王峄,何宜晓.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与相关定位[J].改革,2014(7):116-125.

[61]王江,陶磊,罗丹,吴莉.“互联网+”对中国文化贸易创新发展的影响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10):228-232.

[62]王丽莉.中医药教育服务贸易出口发展现状及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3):355-358.

[63]王丽莉.中医药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问题及思考[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1):114-115.

[64]王梦丹.语言文化对中国与东盟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65]王拓,刘晓峄.“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促进体系构建及政策建议[J].现代管理科学,2016(1):76-78.

[66]王拓.新时期中国服务贸易促进体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

[67]王贻波,经宇杰.浙江省服务贸易出口影响因素计量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7(1):101-103.

[68]韦永贵,李红.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文化、地理及制度三维距离的检验[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6,36(10):103-113.

[69]温雪梅.教育国际化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70]文思君,齐亮亮.“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策略思考[J].中国商论,2016(7):123-125.

[71]文思君,唐守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来华留学满意度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6,16(1):52-55.

[72]吴凡.外向型优势农产品出口促进体系研究——以昆明市调研分析为例[D].浙江大学,2007.

[73]吴勉华,文庠.国际中医药教育市场开拓策略与政策需求分析[J].中医教育,2008(6):1-3.

[74]肖艳.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新战略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

[75]谢孟军.中华文化“走出去”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7,33(1):32-46.

[76]宿凌,陈卫民.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药事,2011,25(4):405-406+415.

[77]徐灵.中日FTA的服务贸易效应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

[78]许传英.我国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16.

[79]许海清.“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思考[J].北方经济,2015(5):38-40.

[80]杨逢柱,王芳.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刍议——以“一带一路”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7(4):116-118.

[81]杨逢柱.中医药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互动关系研究——以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为视角[J].法制与经济,2016(3):35-38.

[82]杨赳赳,肖俊.湖南省国民体质监测和健康促进体系构建研究[J].体育科技,2012,33(1):94-97.

[83]杨琼.供给侧改革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贸易的现状及提升路径[J].对外经贸实务,2016(10):14-17.

[84]杨韶艳.“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对民族文化影响国际贸易的理论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36(6):38-42.

[85]杨诗蕊,刘立平.我国服务贸易出口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4):5-8.

[86]杨阳,王领.香港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基于“钻石模型”[J].中国集体经济,2013(32):57-60.

[87]杨宇光.县级政府企业促进体系研究——以余姚市为例[D].上海交通大学,2009.

[88]姚琴琴.美国大学生创业促进体系探究及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5(10):123-125.

[89]姚学颖.基于经济制度视角下中俄贸易促进体系的构建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6.

[90]俞路.语言文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双边贸易的影响——基于扩展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7,26(5):21-31.

[91]詹淼华.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服务贸易进口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G20国家的比较分析[J].经济论坛,2016(6):114-118.

[92]张国军.我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8-23.

[93]张加明,胡沫,宋幼奇.论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促进体系的建立[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1,30(3):80-85.

[94]张君.中国服务贸易影响因素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5.

[95]张菱菱,陈丹丹.江苏省高等中医药对外教育发展竞争力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4):124-126.

[96]张肖平.“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欧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J].对外经贸,2017(4):22-23.

[97]张颖婕,许亚萍,王波.“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服务贸易对外传播战略构想[J].商场现代化,2017(10):41-42.

[98]章秀琴,吴琼,余长婧.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形成机制及对策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7,37(4):35-39.

[99]赵若锦.关于我国服务贸易转型升级的研究[J].观察思考.2016(7):68-70.

[100]赵雪.中国服务贸易促进体制的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

[101]郑刚,马乐.“一带一路”战略与来华留学生教育:基于2004-2014的数据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6(4):77-82.

[102]郑晓龙.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升级影响的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7.

[103]周琳.北京市西城区政府投资促进体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

[104]周满生.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新趋向及对策思考[J].教育研究,2003(1):38-43.

[105]周明勇.“一带一路”人才供给:传统与创新耦合的教育供给侧改革[J].现代管理科学,2017(12):91-93.

[106]周乾.我国文化出口贸易影响机理研究[J].中国商论,2017(17):43-46.

[107]朱华,黄贵华,王春玲.浅析高等中医药教育服务贸易[J].中医教育,2005(5):4-7.

[108]邹宸,高长春.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