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谭必勇新近写成《中外公共档案馆发展路径比较及对策研究》一书,索序于我,我本来是不打算应承的,因为作序这件事,是需要资望的,而我博士毕业留校后虽教授档案学近25年,但毕竟学的是图书情报,于档案学算半路出家,兼之兴趣广泛,实缺少深入研究,现在又来到图书馆做馆长,离档案学越来越远,所以,对于必勇的这本档案学新著,我实无资格一序。不过,必勇是我带的首届博士,且在攻博之前,已从我攻硕,其本科也在武大信管院,本科毕业论文也是选我做的导师。他和我在珞珈山,有十年师生情谊。从这一点上,我是无法拒绝的。他博士毕业后任教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我还特别赠了他一首诗:
忆共东湖畔,十回芳草萋。尘间人忽北,天上火犹西。
循道谁开悟?从今自觉迷。男儿志高远,昂首泰山低。
必勇是我的学生当中极为内秀和勤奋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特别专注于专业。这一点与我完全不一样。他在读本科的时候,就时常来找我,每来,通常会准备一些问题,有时也会带上习作,这样,我们就能时常交流。武大信管院的档案专业学生,基本上是一批非档案专业人士在培养,因为从事档案教学的教师,多数无档案专业背景。这虽然是一个不足,但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同时也是一个优点。比如我的专业是图书馆学,而我通常较懒,不太动笔写文章,但必勇会在与我聊天的过程中,或是直接问询,或是敏感地发现研究的领域及切入点,尤其是在图书馆学与档案学之间寻找结合点,我们也合作写了不少论文,有些公开发表了,有些则被我压着,觉得还有待深入,而我又不能专注于修改,所以后来也就往往束之高阁。
必勇不善言谈,在现实中有些木讷,但在专业论坛上却是活跃分子。《档案管理》的蔡千树先生特别具有号召力,也特别有眼光。他招致了一批热心于档案学的人将档案管理论坛办得热火朝天。可以说在过去的十来年中,《档案管理》是档案学领域不在核心的核心,档案管理论坛是最有影响力的档案学论坛。而必勇就是他招聘的版主。并且鉴于必勇的能力,还特别将《外国档案》电子期刊交由他办理。大概也受益于主编《外国档案》,也由于一年多的出国访学,所以他积累了一定的外文资料,从而帮助他形成对比的视角,并从中找出我国公共档案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他的这本新著可以说观点明确,引证丰富,特色鲜明。我不想在这里从专业的角度给予更多的评价,倒是特别想说说“修身”。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人为学,就是学习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为己,就是不断地美其身,使自身完善。为人,则更多地是为了炫耀,或者为了谋生。在今天,很多人为了谋生而炮制论文、著作。这个社会也变得越来越浮躁。人们阅读、写作不是为了更好地完善自己,而只是简单地为了改善生活。所以如何在谋生的同时养好心,修好身,是非常值得每一个人认真思考的。我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但所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所以拿这话来与必勇共勉。
是为序。
王新才
2018年12月25日于珞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