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导论

第一节 研究源起

第二节 研究述评

一 国外公共档案馆研究综述

(一)公共档案馆思想与发展史研究

(二)社会环境与公共档案馆演化研究

(三)公共档案馆公共服务研究

二 国内公共档案馆研究综述

(一)公共档案馆内涵研究

(二)公共档案馆建设与发展研究

(三)公共档案馆公共服务功能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一 研究思路

二 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外公共档案馆思想的源流与演变

第一节 西方早期档案馆开放思想的萌芽

一 密特伦神庙、公共空间与早期的档案馆开放精神

二 中世纪、文艺复兴与档案馆开放思想的启蒙

(一)“权力的忠实附庸”:17世纪前欧洲档案工作的进展及其局限性

(二)走出中世纪:档案馆开放思想的提出

第二节 近现代中外公共档案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 档案价值的发现与国家档案文化观的形成

二 国家档案馆思想

(一)“高贵的梦想”:加拿大国家档案馆思想

(二)美国国家档案馆思想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学术界的国家档案馆思想

三 公共利用与档案职业思想

第三节 当代公共档案馆思想的深化与传播

一 记忆范式下的中外公共档案馆思想

(一)“总体档案”(total archives)思想

(二)中国的“档案记忆观”

二 认同范式下的中外公共档案馆思想

(一)从“总体档案”到“档案系统”(Archival System)

(二)“权力的档案馆”与“档案馆的权力”

三 社区范式下的中外公共档案馆思想

(一)档案馆2.0

(二)公民档案工作者

第二章 中外公共档案馆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机制

第一节 公共档案馆形成与发展的外动力

一 政治及行政动因

(一)良好的政治环境与政治机遇是公共档案馆产生的基础保障

(二)提升行政效率的实际需求是推动公共档案馆产生的原始动力

二 文化动因

(一)公民意识的兴起是世界各国创建公共档案馆的文化元动力

(二)社会档案意识的提升是公共档案馆制度形成的文化氛围

三 经济动因

(一)公共档案馆植根于特定的经济土壤

(二)追求经济效益是公共档案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直接及间接的经济影响力是国家、地方和社区推进公共档案馆的重要驱动力

第二节 公共档案馆形成与发展的内动力

一 基础内动力:独立性价值的追求

二 原始内动力:资源整合的需求

(一)馆藏结构的优化与合理化是公共档案馆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实现档案资源的序化管理是公共档案馆产生与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 核心内动力:公共服务创新的驱动

(一)公共服务价值观是公共档案馆发展理念的内核

(二)公共服务创新是公共档案馆可持续发展的“保鲜剂”

第三节 公共档案馆形成与发展的竞合性动力

第三章 国外公共档案馆的主要发展模式

第一节 统筹发展模式

第二节 自主发展模式

一 英国型的自主发展道路

(一)中央档案管理机构:从公共档案馆到国家档案馆

(二)多元的地方公共档案管理机构

二 加拿大型的自主发展路径

(一)公共档案馆建设的“总体”模式

(二)公共档案馆建设的“系统”模式

第三节 转型发展模式

一 澳大利亚公共档案馆的独立与转型

(一)公共图书馆对各级政府官方历史文件的保管

(二)战争纪念馆、战争档案委员会对国家战争档案的保护

(三)独立地位的获得:从国家图书馆档案分部到联邦政府档案办公室

(四)由联邦档案办公室向真正的公共档案馆转型

二 由封闭到民主:南非公共档案馆的转型之路

(一)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非公共档案馆的基本状况

(二)南非公共档案馆转型的时代背景

(三)南非公共档案馆的转型与发展成效

第四章 当前国外公共档案馆的基本运行机制

第一节 档案资源整合的平衡机制

一 当代文件与历史档案的平衡

二 公共档案与私人档案的平衡

(一)登记控制模式

(二)实际控制模式

(三)数字化众筹模式

第二节 公共服务的复合供给机制

一 行政供给机制

二 市场供给机制

(一)投资建立、改造服务场所或服务空间

(二)开发相关的专题网站或数据库、软件

(三)开发档案服务项目

三 社会供给机制

第三节 经费筹措的多元保障机制

一 政府公共财政投入模式

二 非公共组织投入模式

(一)英国遗产彩票基金会

(二)美国国家档案馆基金会

三 自营性收入模式

第四节 决策治理的制衡机制

一 权力制衡的宏观决策机制

二 多方参与的内部治理机制

第五章 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现实基础与推进策略

第一节 公共档案馆建设的社会环境

一 公共档案馆建设的政策环境日趋良好

二 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开放工作进展顺利

三 档案馆形象和社会档案意识有待提升

第二节 公共档案馆建设探索的经验与困境

一深圳市档案中心的“档案城”模式

二 上海市浦东新区档案局(馆)“民生档案跨省联动服务”

三 苏州模式

第三节 中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基本策略

一 基本方略:舍“名”求“实”

二 基本原则:分类推进

三 中心任务:公共档案馆制度的顶层设计

(一)法制保障:公共档案馆制度的宏观设计

(二)行业协作:公共档案馆制度的中观设计

(三)服务规范:公共档案馆制度的微观设计

结语

一 公共档案馆思想:中外公共档案馆发展模式的“解码器”

二 动力机制:中外公共档案馆形成与发展的“引擎”

三 发展模式:国外公共档案馆演变的时代逻辑

四 运行机制:国外公共档案馆行政生态结构的当代透视

五 制度设计:中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名”与“实”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