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公共档案馆研究综述
2025年10月20日
二 国内公共档案馆研究综述
早在民国时期,国内学者就开始介绍欧美各类政府档案馆[110]。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国内综合性档案馆兴起了以开发档案教育价值为核心的社会化服务活动,公共档案馆理念在学界萌芽,不过以介绍国外档案馆的基本状况为主[111],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成果。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国内已有部分学者注意到在中国建设公共档案馆的价值与意义,主要表现为:第一,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了多篇探讨档案馆公共关系、公共利用服务的学术论文[112];第二,国内学者开始思考公共档案馆在中国的对照物及其体系构建问题[113]。尽管这些研究未被纳入严格意义上的公共档案馆学术框架内讨论,但其内容已经触及公共档案馆理论的内核,为21世纪初兴起的公共档案馆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2001年,杜长安发文呼吁打造面向社会大众的真正的“公共档案馆”[114],自此揭开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档案馆研究的序幕。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国内公共档案馆研究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取得了颇为丰硕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