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江竹筠一家在重庆短暂团聚了一段时间,不久父亲江上林就病故了。母亲李舜华眼看女儿都21岁了,心里早盼望她能找一个踏实的人家。可江竹筠刚被任命为新市区区委委员,满脑子思考的都是地下工作的事,压根儿没有想过什么谈婚论嫁。
江竹筠善于联系群众,时时关心同志的进步,和她接触的人都乐于和她交朋友,大家都亲昵地称她为“江竹”。江竹筠单线联系的党员较多,大家所在的地点很分散,且她工作的重庆妇女慰劳总会在曾家岩,离国民党军统保密局的特务机关不远,所以她进出都特别小心注意。
江竹筠开展地下工作时用的皮箱。
一天,江竹筠与新市区区委书记魏兴学接头时,被特务监视跟踪。幸亏他们及时发现,相互配合才成功摆脱了跟踪。此事发生后,市委和区委决定立即安排江竹筠撤出重庆妇女慰劳总会,将她安排到綦江铁矿当会计。后于1943年初,组织上又安排江竹筠进入国民党中央政治部第三厅所属合作社。三厅合作社规定,工作人员都应加入国民党,江竹筠总是拖延着这个事,她对单位的头头说:“这可是件大事,我才走出校门,得先问问我妈的意见。”她很清楚,加入国民党是万万不可的,她也把此事向组织上作了汇报。到后来,江竹筠干脆回复三厅合作社:“我妈妈说了,女娃儿不问政治,不同意我参加这党派那组织。”
哈哈,“妈妈”原来是自己的党组织。
不久后,“妈妈”又给了江竹筠一个出乎她意料之外的任务。
原来,鉴于彭咏梧的身体原因和工作性质,组织上觉得亟须给他安排一个可以自由活动的住处,寻找一位稳重可靠的女党员同志负责通联工作,与他假扮夫妻组成一个“家”。这位女同志首先必须在政治上十分可靠,而且要成为彭咏梧的得力助手,不仅要像家庭主妇那样照顾他的日常生活,更要让他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出来,让他有更多精力考虑整个市委的工作。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妻子”要有做地下工作的斗争经验。
组织上把为彭咏梧寻找“妻子”的任务,交给了新市区区委书记魏兴学,并要求他尽快把这件事办好。新市区的女党员不少,魏兴学一一分析了她们的情况,认为区委委员江竹筠最合适。
市委经过慎重研究,同意由江竹筠承担这一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