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1944年5月,江竹筠从重庆撤往成都。出发前,江竹筠到观音岩的吊脚楼家里向母亲道别,但只说自己是到外地工作一段时间。当时,弟弟江正榜已去了贵阳航校,她放心不下母亲一个人生活,便拜托彭咏梧常去照看。
抵达成都,她首先去城郊的金牛坝驿运管理处找比她先到一步的何理立。
这天是周末,何理立进城去了。与何理立同宿舍的一个名叫王珍如的女青年热情地接待了江竹筠,还为她安排好了食宿。王珍如老家在金堂县,年长江竹筠一岁,这一夜她俩谈得十分投机。她们都意识到对方共产党员的身份,只是没有挑明而已。
从此,江竹筠、何理立、王珍如成了最要好的姐妹。
庞佑宗由于一直在重庆银行工作,躲避到成都后直接进入成都的重庆银行办事处工作,上班的地方在九眼桥附近,与四川大学离得很近,他在那里掩护得非常好。
江竹筠和何理立一起来找庞佑宗,商量如何在成都开展工作。大家都刚来不久,人生地不熟,要找到一份合适的掩护职业确实很难。思来想去,最后庞佑宗提议:“实在不行,江竹可以考考对面的四川大学。”
川大规模和影响这么大,若江竹筠真能考进去,就可以方便地组织学运了。他们决定先问问组织上的意见。彭咏梧很快便回信表示支持。
还有两个月就要进行招生考试了,时间紧迫,江竹筠暗下决心,拼了命也要考上川大。她开始了艰苦的备考。庞佑宗通过朋友请来川大的老师和学生,为她辅导功课。夏日,在窄小闷热的宿舍里,江竹筠废寝忘食地学习,基本上没踏出过房门。
江竹筠以“江志炜”一名报了考。为保险起见,她选报了农学院植物病虫害这个冷门专业。放榜时刻到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江竹筠在榜上找到了“江志炜”这个名字。
从此,江竹筠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学生。四川大学学生注册档案中这样记载:“江志炜,性别女,年龄22岁,四川巴县人,于1944年9月,在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一年级注册入学,学号331044。”
进校后,江竹筠的言行举止很像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她上课专心听讲,课外勤奋自修。哪门知识欠缺,就突击补习哪门课程,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努力,她的学习成绩已经名列前茅。
江竹筠在四川大学的入学登记表。
她急于为党工作,在大学这个阵地发挥一个党员的作用,便向身在重庆的彭咏梧请教。彭咏梧回信要求她严格遵守地下工作纪律,吸取在重庆买书被跟踪的教训,不能随便暴露自己的身份,可以参加进步社团但不做领导。江竹筠严格按照彭咏梧的教导,踏踏实实在川大学习生活。
不久,江竹筠从彭咏梧那里得知一个噩耗——两个多月前,母亲李舜华因高血压病加重离开了人世。母亲的后事是彭咏梧和三舅李义铭一起操办的。
江竹筠哪里想到,那次匆匆一别,竟是母女俩的永别!她甚至无法回去见母亲最后一面!
烽火年代,国内形势风云变幻。八路军、新四军坚持与日军作战,但国民党军队却在日军的进攻中不断溃败。中共代表在于重庆召开的国民参政会上,要求立即召开国事会议,成立新的民主联合政府,挽救国家危急局势。
10月,包括四川大学在内的多所大学联合起来,举行集会活动,呼吁结束一党专政、组织联合政府,川大师生在地下党总支的领导下,积极参与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江竹筠忍着丧母悲痛,参加了川大的中国青年民主救亡协会,她决定在学运中扮演一个隐蔽的幕后策划者和推动者。
成都《华西晚报》是一份进步报纸,经常刊载支持学生运动的文章,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忌恨。就在英、美、苏召开旧金山会议时,有人煽动川大先修班不明真相的学生,借口《华西晚报》登载了先修班的问题,组织一批人去砸了报社营业部,借以制造事端,封锁进步舆论。为此,川大进步团体“文学笔会”的负责人李实育等组织一批学生,声援慰问《华西晚报》。国民党的爪牙岂能甘休,他们策动参加声援的一些人作乱,同时组织“护校团”对李实育等进行干涉、辱骂、围攻,让进步团体的师生非常被动,一度失去信心。
看到这种情况,江竹筠就向李实育建议,揭穿“护校团”以维护川大之名行打压进步团体之实的阴谋,把不明真相的同学争取过来,给予对方有力的还击。李实育按她的话去做,“护校团”果然很快偃旗息鼓了。
江竹筠牢记组织上对她的要求,注重团结各个进步团体,并能与身边的人相处融洽,深受同学们尊重和爱戴。
在成都郊区的何理立时常到川大来看望江竹筠,两人在孤儿院就是好闺密,碰到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江竹筠时常邀请同住一个寝室的黄芬去锦江畔散步交谈,黄芬的姐姐黄芳也经常与江竹筠来往。受江竹筠的影响,黄家姐妹加入了自由读书会等进步团体,1947年成都发生非法逮捕声援“五二〇”运动学生事件时,黄芬更是成功说服她的父亲——时任国民党九十五军参谋长的黄仲伟出面保释进步学生。后来,黄仲伟毅然率部起义。不能不说,这里面有江竹筠的功劳和成绩。
正当江竹筠全身心投入川大轰轰烈烈的学生革命浪潮时,她突然接到组织的通知:鉴于目前工作需要,南方局和重庆市委决定她与彭咏梧正式结婚。
江竹筠明白,组织上这样决定,是因为重庆的地下工作需要彭咏梧继续战斗下去,她和彭咏梧必须继续把“夫妻” 演下去,要不引起外界的猜疑,最好的办法只能是两人正式结婚。于是她放下了种种顾虑,在暑假期间回到重庆,与彭咏梧结为真正的夫妻。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了,江竹筠在重庆见证了山城人民庆祝胜利的狂欢场面。满怀喜悦和幸福,她回到了四川大学,却意外发现自己怀孕了。
由于交通联络限制,江竹筠无法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丈夫,只与好友王珍如分享了这份快乐。此时庞佑宗被派到了万县的银行工作,何理立也结束了避险回到重庆,与仲秋元结了婚。
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川大学生的伙食很差。孕妇需要补充营养,但江竹筠却一直在女生伙食团吃饭,三餐几乎都是萝卜白菜加糙米,有时错过了吃饭时间,她只是到学校外的小吃店去享受一碗酸辣粉,解解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