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到重庆,江竹筠就隐隐感觉到,整座城市都弥漫着一股令人透不过气的沉重气氛,无论到哪里,身边都游走着一些行动异常的人,她凭直觉判断这些是国民党安排的便衣特务。

江竹筠先后找到了川东临委书记王璞、临委副书记兼下川东地工委书记涂孝文,向他们汇报了下川东的情况。王璞听了汇报后,为下川东武装起义的进展感到高兴,赞同彭咏梧制订的暴动计划,还关心地问彭咏梧的身体如何,肺病好了些没有。对筹集经费物资和选派人员的事情,王璞也作了具体安排。

涂孝文却是另一种口气,暗示彭咏梧应该尊重他这个书记,他说:“咏梧同志的工作开展得这样好,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他的暴动计划我也是赞同的,但应该把声势搞得更大一些,你回去后,叫他以后多与临委通气,有什么计划先向临委汇报,他一个人毕竟不如大家集思广益效果好嘛。”

江竹筠说:“当然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这些计划是下川东的同志们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共同研究制订的。”

抗战前涂孝文在成都上学,抗战爆发后回到泸州负责党的工作。1939年秋,他被中共中央南方局选派去延安学习,后于1945年参加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6年,党中央为加强国统区工作,又派涂孝文回了四川。对这位党的七大代表,江竹筠一直不太了解,但心怀敬意;可经过这次谈话,她对涂孝文有了一些说不出的新看法。

按照王璞指示,江竹筠找到了重庆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冉益智,请他帮助选调一批精干可靠的青年干部,随她去下川东充实武装斗争力量。冉益智满口答应,说江竹筠要多少他就派多少。江竹筠很感激,直接点了她熟悉的十多个人的名字。冉益智拍着胸脯说包在他身上。

江竹筠又找到刘国鋕,让他筹措一些下川东急需的物资和医药,刘国鋕答应很快,办得也很快,没几天就筹集齐了。

江竹筠还专程去见了老朋友蒋一苇,过问了《挺进报》目前的情况,蒋一苇说办报的同志们一如既往,热情高得很,如今这份小报的作用越来越大。听江竹筠介绍了下川东武装斗争的形势,蒋一苇也十分高兴。

江竹筠说:“小吴想请大家设法搞一部直流收音机,好在山里头收听新华社消息,他想办《挺进报》下川东版呢。”

蒋一苇哈哈大笑,说:“收音机的任务包在我身上。”

当江竹筠说到儿子彭云,蒋一苇告诉她:“听何理立讲,王珍如一个单身姑娘带着云儿很不方便,学校有些人还怀疑是她的私生子,干脆你把云儿放我们家吧。”

感动之余,江竹筠觉得很对不起王珍如,她没想到云儿给王珍如带来这么大的麻烦。离开蒋一苇家后,江竹筠便到大公报社找到谭竹安,问幺姐什么时候到重庆来。谭竹安说幺姐处理完老家的事情就来。

江竹筠内心对幺姐十分感激,由衷钦佩她的胸怀。这段日子她和彭咏梧虽然在云阳、奉节一带工作,但毕竟是秘密活动,不能回老家去见她。江竹筠多么盼望幺姐现在就能过来,这样既解决了照看云儿的问题,自己也能见见这个心里一直对不住的好姐姐。

晚上,江竹筠来到北碚天府煤矿子弟校王珍如的宿舍外,她轻轻喊:“珍姐!”一听是江竹筠的声音,王珍如惊喜地打开房门。

儿子彭云正玩着一支木头手枪,抬着头疑惑地看着江竹筠。

她跑过去,一把抱住云儿,痴痴地看着他。云儿看着有些陌生的江竹筠,怯怯地叫了一声:“妈妈。”

江竹筠的眼泪一下涌了出来。

心情平复下来后,江竹筠对王珍如说,孩子在这里让她受了很多委屈,这次她要把云儿接走。

王珍如急了:“几句烂舌根的话还能把我吓倒?云儿这么听话,你和四哥就放心地让他跟着我吧!”

江竹筠摇摇头:“我和四哥是去下川东打游击,敌人很快就会知道,已经有人怀疑你了,迟早会穿帮,云儿还是去别的地方吧。”

“可你把他带到哪里去呢?”

“我想好了,让他去蒋一苇家,他家也有小孩,正好有个伴儿。”

深夜,江竹筠亲手把云儿交给了蒋一苇夫妇。

一个多星期,江竹筠在重庆日夜奔走,组织的事,家的事,事事都操心,最让她牵挂的还是下川东的事,她决定尽快赶回奉节青莲乡,把物资和人员早一点送到川东游击纵队。

但拍胸脯的冉益智最终只落实下来杨建成、刘本德、罗曙南、周毅四个青年干部。腊月初七这天,江竹筠把几个同志召集起来开了一个碰头会,讲了这次去下川东的目的,又拿出几张青莲中学的教师聘书,让他们各自填好,带在身上作为身份掩护,防范各种检查。大家尽量随身少带东西,江竹筠这次筹措的经费物资由另外的渠道运送。

江竹筠仔细交代,大家务必随时提高警惕,周毅是女同志,路上跟她一块,其他三个男同志一块,大家扮成不同身份的人,同乘一条船,同住一个店,但装作互不相识,暗地里又互相照顾。

他们决定次日清早动身,先乘船去万县,然后再去云阳。

很快,五个人经万县到了云阳。在云阳,交通员邹开连告诉他们,游击纵队已经提前起义,这些天大批国民党军和保安队已经开过去“围剿”云奉巫边境地区的游击队,情况目前还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