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我到渣滓洞采访那天,正好赶上红岩革命故事展演,遇到了展演的组织者陈波,他也是这个展演的编导,还是一位退伍军人。陈波介绍,为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倾力打造了一堂独特的红岩党史学习教育课,即红岩革命故事展演。展演自2020年9月开始演出以来,先后走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军营、高校、中小学、社区,演出共147场,现场观众超6万人次,网络点击播放量超150万,赢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取得很好的党史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
在歌乐山下那个简陋的小剧场,我含着泪看完了由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的干部职工自己参演的这场特殊演出,而演出的第七部分讲的就是江竹筠在渣滓洞监狱中受尽酷刑仍坚拒特务威逼利诱、坚定革命意志、坚守共产主义信念,最终从容就义的故事……
2020年9月29日,为纪念江竹筠烈士100周年诞辰,由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四川大学、中共自贡市大安区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江竹筠烈士生平事迹展”在重庆沙坪坝区红岩魂广场开展。
我再次来到红岩魂广场,静静走在展览现场,看到很多学生、情侣、老人都在仔细参观展览。今天,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终端,使我们仿佛变成“永久在线”,据说连那些拥有世界上“最伟大的头脑”的科学家、计算机专家、工程师和思想者,都普遍感到困惑:到底是我们在使用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在支配着我们?当我看到还有这么多学生和年轻人来这里看江竹筠的展览,他们都没有高声说话,没有频频拿着手机拍照,我欣慰于此,也看到了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位专程从泸州赶来的老人,瞻仰着江竹筠的照片,眼里噙着泪水。他对我说,当年他的叔叔就是和江竹筠一起战斗的烈士。
自贡是江竹筠诞生、成长的地方;四川大学是江竹筠学习、接受淬炼的地方;重庆是江竹筠战斗、就义的地方。为写好江竹筠,我一一走过这些地方,沿着她29年的生命轨迹去采访追寻,看到了那绵延不绝的精神之力。
这次展览启动仪式上,江竹筠烈士唯一的孙子彭壮壮表示,作为烈士的后人,看到奶奶的事迹被纪念,她的精神被传承,无论自己走到多远的远方,他都为出生于这个红色家庭而自豪,都会在心中一直铭记奶奶和她的精神故乡。他动情地说道:“20年前,我第一次回到重庆,第一次来到这个广场,顺着长长的石阶而上,仰望巍峨的烈士群像——从那时起,无论人身在家乡还是万里之外,这里都是我心中永远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