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这次随彭咏梧到下川东实际领导武装斗争,让江竹筠时常感慨不已、兴奋不已。
好多我党派遣的优秀同志已先期来这里扎下了根,大家早已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其中不少还是大学生,有的同志江竹筠曾在重庆见过,在这里再见到他们,感到十分亲切,也几乎认不出来了,他们不仅脱下了城里的服装,换上了农民的衣衫,而且神情和作风也变了样,以前留蓄的长发没有了,全像当地农民一样剃成了光头,他们和当地老乡同吃住同劳动,皮肤晒得和农民一样黑,脚上、手上的老茧和地道的农民一样厚,挑着百十斤的重担,也能在崇山峻岭间行走如飞。江竹筠身在同志们中间,仿佛已听到了那震撼下川东大地的枪声……
江竹筠一边往箱子里装随身衣物,一边听着丈夫的嘱咐。
彭咏梧说:“下川东革命形势的发展,比我们离开重庆时估计的要快得多。”
“是呀,”江竹筠应道,“游击队有了人又有了枪,等起义的枪声一打响,会是多大的阵仗呀!”
“下一步在打游击的地区,既要巩固游击队,还准备建立下川东革命根据地。从长远打算,我们这里最缺少的是政治工作干部,你这次回重庆向临委汇报工作,除了将武装起义的情况向组织上报喜外,要专门提出选派政工干部这件事,可不能打空手回来哟!”
江竹筠嗔怪他:“还要筹集一笔经费作游击队扩大后的给养,还要带医药来,是这样吗?你说了好多遍啦,放心吧,件件都忘不了,我的好政委!”
彭咏梧向江竹筠进一步交代,由于形势非常险恶,让她务必争取一个月内赶回。为安全起见,彭咏梧让她从重庆回来时,先到云阳董家坝的外婆家等消息,并让她带上那张他们一家的合影照,以便与外婆相认。
最后,彭咏梧不忘叮嘱江竹筠:“你回重庆后,一定要挤出时间,去看看我们的云儿。”
江竹筠禁不住双眼闪烁着泪花,不住地点头。
天亮了。彭咏梧提着箱子,同江竹筠一起走出房门,吴子见已在院子里等候,他从彭咏梧手中接过箱子走在前面,一行人朝雪后的山下走去。
“江姐,”吴子见对江竹筠说,“千万别忘了给我在重庆找几本有关游击战争的书!”
“记住啦,千万千万要给你带到下川东来!”
“还有哩,”吴子见放低声调对江姐说,“我们在这里打游击,几乎与世隔绝,你见到重庆的同志后,请他们设法搞一部直流收音机来,好收听新华社的广播,我想在这里办一张报纸。”
“啥样的报纸?”
“办一张《挺进报》下川东版。”
江竹筠高兴地拍起手来:“你和四哥到哪里,都忘不了我们的宣传武器《挺进报》。小吴,你的想法真好,我举双手赞成!”
江竹筠转过头来问走在后边的丈夫:“四哥,你说呢?这回还是你来当主编行不行?”
“完全同意,”彭咏梧笑道,“我义不容辞。”
分别时刻,江竹筠深情地看着大家,她的目光最后落在丈夫身上。想到暴动在即,彭咏梧将出生入死,她又担忧起来,眼里盈满了泪水。她怎么也没有料到,这竟是一次宣判命运的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