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公用事业属性

5.公用事业属性

从产业链条来看,海水淡化产业包括从最初的自然资源——海水的提取,到对资源的处理和利用——脱盐,再到最终产品——淡化水到达终端消费者手中的整个生产加工过程,其本质是对海水资源的加工和再利用,由于海水是全人类的公共资源,并没有明确的产权属性,因此对于该类资源的利用如果没有明确的规制和标准,就很容易引发经济学中的“公地悲剧”,最终导致资源的无序开发和严重浪费。

从产业的终端产品来看:一方面,提供给居民的市政用淡化水是一种公共产品,具有巨大的正外部性,一般由政府统一生产、统一供给、统一定价;另一方面,淡化水的副产品浓盐水的排放也涉及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海水淡化产业链两端的资源和产品属性决定了该产业具有公用事业属性,政府不但需要合理规划、引导和规制产业的发展,而且需要成为该产业链中的一环,实现和履行其公共服务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