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淡化产品水水质特性及后处理方法

8.5 淡化产品水水质特性及后处理方法

一般来讲,不论是蒸馏法还是反渗透法所产生的淡化水,均具有矿物质含量少、轻微腐蚀性和偏酸性(pH为6.5~7.5)的特点。海水淡化产品水具有轻微腐蚀性,如不处理,倾向于溶解接触到的金属以达到自身的稳定,容易造成管道和设备的腐蚀。淡化水中的钙、镁离子浓度较低,蒸馏法产品水中的钙、镁含量更低,其含量几乎接近于零。

鉴于淡化产品水的特性,一般淡化水进入城市管网前,需采取合理的措施,保护城市供水系统金属管路不受腐蚀,保障居民饮用的卫生安全,对淡化水的进一步处理通常称之为海水淡化后处理。国外的研究认为:经过处理后的淡化水水质,当碱度大于80mg/L、80mg/L<Ca2+<120mg/L、3mg/L<CCPP<10mg/L、pH<8.5、Larson比例大于5时,能够保证管网不受腐蚀,满足进入市政管网的要求。

通常的后处理包括下列过程:

(1)矿化。矿化通常是通过过滤、投加化学药剂和与原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实现的,过滤的介质通常为碳酸盐(主要是方解石或白云石),过滤的同时还需要投加二氧化碳。

(2)防腐蚀。可添加磷酸盐、硅酸盐、碳酸盐等控制水质腐蚀指数,通常通过给管道和蓄水池涂敷涂层或增设保护材料来实现。

(3)消毒。与自来水消毒类似,通常使用各种形式的氯(次氯酸钠、氯气)对产品水进行消毒,其他的消毒剂(臭氧、紫外线杀菌、二氧化氯或氯胺)可作为二级消毒剂;当后处理掺混了其他水源水时,消毒应该调节到与用于混合的进料水中微生物浓度相当的水平。

(4)强化脱除特定化学成分。在脱盐过程中硼、硅等物质有可能进入产品水,根据化合物情况,针对性的处理技术可包括离子交换、活性炭粒过滤、多级/多类型膜法处理或几种技术相结合。一般情况下后处理过程只采取上述一种或几种措施就能满足要求。例如,与原水混合或添加必要的矿物质(如钙、镁)能同时稳定产品水水质,并保护供水系统免于腐蚀。再如,通常添加次氯酸钙是为了杀菌消毒,同时也能增加一些矿物质钙。通常淡化厂的产品水与原水混合并加入次氯酸钙消毒后,可达到保障卫生安全和管网防腐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