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发展历程
原先,沙特的水源仅限于以饮用和农业灌溉等为目的的地下水。1937年在其东部省打出第一眼自喷井,1957年在利雅得打出第一眼深井——沙米斯井,其深度超过1200m。随后,深井打水就成为沙特获取生活用水的主要办法。随着文化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巨大进步,以及居民数量的日益增长,用水需求量的大幅增长与沙特淡水资源匮乏形成了矛盾,但也形成了以海水淡化为新的水资源的想法,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提供充分的饮用水,同时还保护了地下水资源用于农业水利。
实际上,早在1928年,在当时的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的倡导下,在沙特西部地区就建立了两个海水蒸馏、凝结系统,被称为蒸馏器,用于加强向吉达市输送饮用水,因为吉达是距伊斯兰教两大圣地——麦加和麦地那最近的港口,前来朝觐的世界各地的穆斯林众多,原有的供水量已不堪重负。这便是沙特首次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海水淡化的尝试。
随着用水需求的增长,对海水淡化的要求也日益增加,1965年沙特农业水利部设置了特别办公室,致力于研究在其红海和阿拉伯湾沿岸建立海水淡化站和发电站的经济效益和可行性计划。
1969年在瓦吉哈和迪巴——两个红海沿岸的省初建了海水淡化站,利用现代科技开发淡化水,当时每个海水淡化站日产量仅为6万加仑。1970年又在吉达增开了海水淡化站,日产量为500万加仑,发电量为50MW/h。
1972年这个办公室发展为沙特农业水利部下属的海水淡化事务局,工作重点是从事海水淡化站的设计、施工以及管理与维护当时在吉达、瓦吉哈、迪巴三地开设的海水淡化站。
1974年沙特颁布了第49号国王令,宣布成立独立的沙特海水淡化公司。它的工作方针是:①以生产淡化水为目的,通过建立海水淡化站为一部分城市提供淡水;②水利电力并举。当时,所有的机器运转、维修、进口设备、聘用员工等实际问题都依靠其他对口的国家专业公司。从1982年开始,它已经完全不需要其他的国内外公司的帮助,就可以自力更生地进行生产与维修。
沙特的海水淡化业在世界海水淡化领域中首屈一指,而沙特海水淡化公司正是沙特海水淡化工业发展的一面镜子。公司成立以来的20多年间,其淡化水产量和发电量急剧增长,其中淡化水产量增长了100多倍,发电量增长了80多倍;期间还诞生了多个海水淡化站,例如:朱拜勒海水淡化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海水淡化站,规模和产量比较大的还有吉达海水淡化站群,麦加、塔依夫站,麦地那、延布站,沙基格站、胡巴尔站等。
在基本解决沿海城乡的生活和工农业用水以后,在政府的扶持下,沙特海水淡化公司着手设计和规划了由沿海向内陆转移的“管道调水工程”,旨在建立管道网,把淡化水源源不断地运往内地。
“管道调水工程”包括三大铺设输水管道的项目,即朱拜勒—利雅得管道线路、利雅得—萨迪尔—瓦什姆—格西姆管道线路、麦地那—延布管道线路。另外,还有两个铺设管道工程已经签署了合同,即:胡巴尔海水淡化站—东部地区各市管道线路、沙依巴海水淡化站—吉达管道线路。根据设计,管道总长超过2000km,管道直径各不相同,最大的超过2m,同时建立98个辅助性水站,总容量超过300万m3。
据《沙特公报》报道,2014年4月22日世界最大的海水淡化厂第一期在沙特投产。该厂位于沙特东部朱拜乐西北75km,总投资270亿里亚尔(约合72亿美元),每天生产淡化水102.5万m3,发电能力为2600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