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 产业成功原因分析

4.3.4 产业成功原因分析

海水淡化产业是高耗能产业,而以色列在发展海水淡化产业过程中一直非常注重控制能耗和成本,2010年以色列淡化水平均耗电3.5kWh/m3,花费65美分,在节能和低成本方面位居世界前列。以色列主要通过以下措施控制能耗及成本。

1.科学规划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以色列政府就对未来20年的海水淡化做出了全面评估和规划。首先,充分估算对海水淡化水的需求量,即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和其他用水的需求量与天然淡水、咸水和循环水的供应量之间的差额,根据差额确定海水淡化工厂的产能目标;其次科学确定海水淡化工厂的地址,一要邻近地中海,二要邻近人口聚集的大城市和工业中心,三要方便接入国家输水工程的节点,当时评估确定的6个地点得分由高到低分别是阿什多德、阿什克隆、海德拉、沙福丹、内塔尼亚和沙姆拉特。实际操作中,前3个地点目前已建成和在建海水淡化厂。

2.投融资机制创新

以色列在保证政府对淡化水控制权的前提下引入竞争机制,将海水淡化项目面向国际招标,吸引私人资本参与海水淡化设施建设,不仅有效减轻了财政负担,也加快了建设进程。同时企业追逐利润的特性有利于有效降低海水淡化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成本。以色列政府与建设企业风险共担,例如企业在按计划生产淡化水出现供大于求时,政府将保证购买多余的水量。

3.技术先进

海水淡化成本高、投入大,因此在实行“大规模海水淡化计划”之前,以色列只在濒临红海严重缺水的南部城市埃拉特设有海水淡化工厂。但多年来,以色列政府始终支持着海水淡化的研究工作,有关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位居世界第一,海水淡化技术也由最初的多级闪蒸逐步发展到世界领先的低温多效和反渗透膜技术,以其设备简单、易于维护和设备模块化的优点迅速占领市场。目前以色列建成和在建的海水淡化厂均采用了该技术。

4.电水联产

考虑到用电成本占海水淡化成本的1/3,以色列政府在招标时鼓励海水淡化厂建立专门的发电厂,实现电水联产,并协定多余电量可卖给国家电力公司。同时,政府在招标时对天然气发电厂加分,因为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量仅为煤发电的1/5,发电价格也比以色列国家电力公司的煤电价格低近8%。以色列通过降低用电成本,有效降低了海水淡化成本。

5.管网先行

以色列投入超过5亿美元,将海水淡化厂与国家供水系统连接起来,并根据接入的海水淡化水量多少调节从加利利湖及地下水源的抽水量,借此减少工厂蓄水压力,保证海水淡化工厂全额产能连续生产,从而有效降低产水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