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渤海地区

1.环渤海地区

环渤海地区指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包围的北京、天津、辽宁南部、河北东部、山东北部地区。该地区主要入海河流为海河、辽河和黄河,位于400mm和800mm降水线之间,由于该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人口较多,资源性缺水现象严重,亟须发展海水淡化以缓解水资源瓶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根据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严格区分山东的海水淡化工程布局,山东沿海海水淡化工程除华电莱州电厂海水淡化工程外,其余海水淡化工程均布局在沿黄海地区;山东海岛海水淡化工程主要位于渤海与黄海的交界地带,区分不太明显,暂且将此类工程纳入环渤海地区。粗略统计,环渤海地区已建和在建海水淡化工程总产能达58.1559万t/d,占全国总产能的48.95%,是我国海水淡化的主要地区。渤海地区海水淡化浓盐水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渤海是个内海,流动性较差,浓盐水直接入海会带来生态破坏和化学污染,而我国海水淡化产能一多半布局在环渤海地区。因此,处理好浓盐水问题是环渤海地区海水淡化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环渤海地区可以布局远距离输水、联产联用、海岛三类型的海水淡化利用模式。首先,远距离输水海水淡化利用模式主要将沿海地区淡化海水供给北京和沿海省份离海较远的重要城市。北京严重缺水的现状和重要地位要求海水淡化作为安全、稳定的水源供给,且海水淡化水的入户成本价接近或低于南水北调的总体成本(总体成本包括拆迁补偿、移民安置等动态成本)。其次,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的重要经济带,不仅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较大而且用水需求不断增大,大力发展海水淡化联产联用可以有效解决海水淡化后浓盐水的处理问题,进一步促进环渤海地区海水淡化产业化发展。最后,环渤海地区海岛淡化工程应主要布局在辽宁长海县附近岛屿,山东主要布局在长岛县附近海域,主要以满足岛上居民用水需求为主。

沿黄海地区主要包括山东半岛以南、江苏沿海,位于山东半岛以南和上海以北的地区,主要水系包括淮河和京杭运河,年降水量在1600mm以上。临黄海的山东沿海和江苏北部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烟台和连云港人均水资源不足500m3,青岛人均水资源不足400m3;临黄海的江苏南部也用水紧张,盐城人均水资源量不足800m3。该地区已建和在建海水淡化产能达14.504万t/d,占全国总产能的18%。由于黄海是外海,沿黄海地区具有环渤海地区所没有的优势,这里可以实现淡化后浓盐水深海直排,较大幅度地降低了海水淡化的成本。同时临渤海和黄海的山东将海水淡化工程主要选址于沿黄海地区。由于该地区山东东南部和江苏北部缺水严重,且已建海水淡化工程总体规模相对较小,因此该地区海水淡化有着很好的前景。

沿黄海地区可以布局工业企业联产联用海水淡化利用模式。首先,山东和江苏东中部京杭运河,南水北调东线途经此线,因此东中部地区水资源紧张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且南水北调输水成本远低于北京、天津等输水成本,也低于海水淡化远程输水,因此该地暂且不存在海水淡化远距离输水利用模式。其次,附近海岛较少,不存在大规模建设海岛淡化工程的可能。最后,该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工业企业用水增长较快,因此发展工业企业海水淡化利用模式是解决当地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