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15

芸娘蹲在了烧火的姜上清身边,伸手把灶台的火,用一根火棍拨了拨,火烧得大了起来,而烟气却小了许多。

拨旺了灶台里的火,芸娘随即站起来,揭开锅盖,顺手从旁边的水缸里舀了半瓢水,添在了热气腾腾的铁锅里。

芸娘给姜上清说,多一个人,多一碗水,你说呢?

姜上清没有说啥,在他烧火做饭的厨房里,突然闯进来个芸娘老师,让他吃惊不小。他待在灶火旁,盯着芸娘老师看,看她给灶台里添柴拨火,看她给锅里添水下菜……是的,姜上清准备的晚餐就是一个蒸馍一碗汤,汤里要打一个鸡蛋,要下一把菠菜,这他都预备好了。芸娘老师来了,说多一个人,多一碗水,她这是和姜上清商量吗?没有,她没和姜上清商量,她这么说了,也这么做了,她是自觉的,更是主动的,很有些她做主的意思。

在凤栖小学的校园里,大家见了面,是都要互称老师的,姜上清自然把芸娘叫芸娘老师了。他发现芸娘老师是大方的,而且温暖多情,教学工作也不含糊,总是走在前头,这使他尊重敬佩芸娘老师。但此时此刻,芸娘老师撵到他的家里来,他想不明白,她这是要做什么?

姜上清想归想,并不妨碍芸娘老师手脚利索地烧汤馏馍。她在烧汤馏馍的间隙,还飞快地洗了一个红萝卜,动作熟练地切成丝,调了油泼辣子、盐和醋,备在案板上,等着汤熟馍热,就和姜上清一起吃晚饭了。

芸娘的自觉和主动,让姜上清更加手足无措。芸娘把筷子和凉拌红萝卜端出厨房,端到院子的石桌上,回头再回厨房把两碗鸡蛋汤和馏软的两个蒸馍,也端到院子里的小石桌上。芸娘招呼姜上清了。

芸娘说,姜老师,来喝汤啊!

听到芸娘的招呼,姜上清才挪步到小石桌前坐下。此前他看着自觉主动的芸娘,被动得不知往小石桌前坐。

在小石桌前坐下了,姜上清却还被动地不知捉筷子拿馍,是芸娘拿起一个馏软的蒸馍,顺势掰成两半,一半她拿着,一半送到姜上清的手里。是这一个动作,让姜上清有所觉悟,模糊地想起他在西安街头宣传抗日的一个情景,他把眼睛睁大了,睁大了眼睛去看给他手里送馍的芸娘。

芸娘看懂了姜上清眼睛里的内容,她说,姜老师想起啥了?

姜上清结巴起来,说,在西安……抗日……《离家》……

芸娘说,姜老师记性好,你们演唱《离家》,而我就是个离家的人,你们把我唱哭了。

深秋时节的傍晚,有凉凉的风吹来,带着庄稼成熟的淡香,还有一轮圆月,像新涂了一层水银的镜子,从一片云朵里钻出来,照在姜上清的马房院子,院子里亦如新涂了一层水银似的,洁净而清亮。芸娘抬了抬头,她借景说了一句话。

芸娘说,今晚的月亮真圆啊!

姜上清受了芸娘的感染,也抬起头来看月亮了。他看了一眼月亮说,有个人,你应该也认识。

芸娘说,谁呢?

姜上清说,袁心初。

芸娘说,是你们抗日演唱队的领唱吗?

姜上清说,是她。

芸娘说,她不是嫁给你们抗日演唱队的队长了吗?她送你们队长上前线,我是看见了的,一套红色的旗袍。在那一天,不只是我,西安城的人都被她吸引了,她可真是漂亮好看哩!

姜上清被芸娘的描述鼓舞着,几乎都要激动起来了。他说,可她……

芸娘快人快语,说,她怎么了?还好吗?

姜上清说,很难说好。

芸娘听出姜上清的话中话,说,你操心着她?

姜上清说,能不操心吗?

此后的日子,芸娘都要到姜上清居住的马房来,来了给他做饭、洗衣服、洗被褥,做着这些家务活的时候,芸娘自然地要与姜上清拉话了。姜上清很清楚地听出芸娘的心声,芸娘没什么顾忌的,芸娘要照顾他,把他照顾一辈子。对此,姜上清是被感动着,但也难堪着,他没给芸娘松口,在芸娘每次把话说到这个方向的时候,他都会提出袁心初。

袁心初成了姜上清拒绝芸娘的一面挡箭牌。

姜上清说,咱都说了,我得操心袁心初。

芸娘听得出来,姜上清说的只是一句托词,所以芸娘依然故我,要到姜上清的马房院里来。她来了眼里都是活,手里都是活,把姜上清照顾得真叫一个无微不至、周到熨帖。

凤栖小学,以及凤栖镇街道上的人,长着眼睛都看到了,所以就言三语四、七嘴八舌,说什么话的都有。有说芸娘老师眼睛没瞎吧。咋就死心眼一个,看上个少眼缺胳膊的。当然还有说芸娘老师心肠好,人善良,姜老师残了一只眼睛,缺了一条胳膊,还不是为了打鬼子残了的!姜老师有资格享受芸娘老师的照顾。

这些话,芸娘老师都听到了,姜上清也听到了。

芸娘老师听到了什么话都不说,依然照顾着姜上清,而姜上清听到了,就要给芸娘说了。

又是一个圆月挂在天边的傍晚,芸娘给姜上清烧好晚饭,他们一起在院子里的小石桌上吃着,姜上清就给芸娘说上了。

姜上清说,芸娘老师,学校和街道上的人说咱俩哩。

芸娘说,我听得见。

姜上清说,我觉得大家说得有道理,我一个少只眼睛、缺条胳膊的残疾……

芸娘没让姜上清说完,就插进来话说,你是为了打鬼子少了一只眼睛,缺了一条胳膊的。我从河南逃难到陕西,我知道你的牺牲不是只为你,而是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

芸娘说得堂而皇之,姜上清接不上话了。

没话可接的姜上清,就又说起了袁心初。姜上清正说着袁心初的当口,顶着一头月光的袁心初,就寻到姜上清的马房院里来了。

袁心初的到来,给姜上清解了大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