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妃竹和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又名枪旗茶,取其形如枪旗之意。君山银针对自然环境的要求极高,所以产量很少,一直被朝廷列为贡品。
君山银针的历史很长,相传在帝舜时期就由娥皇和女英播下了第一粒种子。娥皇和女英都是帝尧的女儿,帝尧晚年时想找一个贤德的继承者,经人推荐找到了舜。为了考验舜的能力和德行,帝舜把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舜,又让他们和当地的百姓一起去劳动。舜带着两个妻子来到历山脚下种地,原先历山的农民经常为了争夺土地闹得不可开交,舜去了以后就互相谦让,互帮互敬,生产一下子就搞了上去。舜带着两个妻子到雷泽去捕鱼,原先雷泽的渔民整天都为了争夺房屋大打出手,舜去了以后大家和睦相处,再也没有矛盾发生。舜又去河滨烧制陶器,原先那里的陶工干活敷衍了事,极不认真,舜去了以后大家认真工作,烧制出了许多漂亮的器皿。舜所到之处,人们都会紧紧地跟随,几年就能形成一个城市。舜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叫象。象忌妒舜的才能,便跟舜的父亲商量着要置舜于死地,父亲也不喜欢这个前妻生的孩子,便答应了象的请求。父亲让舜上粮仓顶上抹顶篷,想在下面点火烧死他。娥皇和女英就让舜上房时带了两个斗笠,火烧起来时便举着斗笠安全地降落下来。过了几天,父亲又让舜去挖井,看舜挖得很深了,就用石头将水井封上,想将舜活埋在井里。得知他们阴谋的舜早早地在井里开了一条斜巷,从那里爬了出来。父亲和象几次伤害舜不成,心里非常害怕,唯恐舜会报复,舜却依然像以前一样对待他们,一点也没有记仇。帝尧见舜这样贤德,而且宽宏大量,便放心地将治理天下的大权交给了他。舜接过王位后精心治国,把各种事情办理得井井有条,深得百姓的爱戴。为了随时了解天下发生的大事,舜在位期间经常出门巡视,最后一次巡视时,舜不幸病死在了苍梧山下。留在家里的娥皇和女英久等不见舜回来,便带上舜喜欢吃的东西一路追来,二人追到湖南的君山时,得知了舜的死讯,娥皇和女英痛哭一场,将所带的东西全都埋在了地下,相拥着投水而亡。
明代 陈洪绶绘《松溪品茗图》
151.5厘米。图中一僧四士在喝茶聊天,一童子立于旁边侍茶,另一童子正端茶而来。主人(陈老莲)正在给客人酌茶。图画中的茶盏均无托。
明代 永乐剔红凤穿花盏托
盏:7.6厘 米×16.5厘米;托:9.5厘米×8.3厘米。盏托是茶具的一种,便于茶人在吃茶时手捧。盏托材质有金银铜铁、瓷器、漆器等,造型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比如,唐代盏托口一般较矮;而宋辽时期盏托几乎成了茶盏固定的附件,托口较高。图为明代盏托,托口微鼓;清代盏托为圆形。从以上几张茶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图中人喝茶,都没有盏托,说明明代茶人正逐渐减弱盏托的使用。
娥皇和女英死后,为君山留下了两个特产,一个是洒满了她们眼泪的湘妃竹,一个便是从她们投水之处生长起来的君山银针。君山银针的采摘要在谷雨前完成,上品为一枪一旗,均由没有开叶的肥嫩芽头制成。同黄山毛峰一样,君山银针对水质的要求也十分苛刻,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是最好的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