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师妙手点茶
中国的好多名茶都产于名山之中,而名山之中又多有名寺,自然而然,饮茶便成了寺中僧众的必修之课。因为这个原因,古代中国的佛门中人大多与茶的渊源颇深,除了以茶喻道,借茶悟禅,他们点茶品茗本领之高也同样让人叹为观止,北宋高僧谦师就是这样一位将茶艺发挥到极致的茶界高人。
谦师曾在龙井茶产地杭州南屏山上的净慈寺内修行,是当地闻名遐迩的点茶高手。在当时的杭州,许多名士都把观赏谦师精湛的点茶技艺,亲口品尝谦师煎煮的茶汁当作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这些文人雅士中,也不乏在中国历史上都可留下一笔的文豪诗魁,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就是其中之一。
苏东坡曾两次出任杭州知州,他第一次到杭州赴任时,便专程前往西湖之滨的南屏山净慈寺拜谒谦师,并与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苏东坡每次来到寺中,谦师总要取出珍藏的上等好茶,精心地碾成茶末,再细心调成茶膏,然后一手执瓶,一手执匙,一边注水,一边击拂,以娴熟和谐的动作和快慢有序的节奏旋转打击,煮水烹茶。转眼之间,茶盏中的茶汤乳雾涌起,汤花紧贴盏壁,咬盏不散,一盏色泽鲜白的美味茶汤就呈现在眼前,呈现出了“看君眉宇真龙种,犹解横身战雪涛”的效果。这种被称为“点茶三昧手”的功夫从一开始便给苏东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之于心,应之于手,非可以言传学到者”便是他品尝佳茗后留给谦师的最恰当的评价。
1098年,苏东坡因官场失意,再次被贬杭州。这年十月二十七日,他携友上西湖葛岭的寿星寺游玩,仍在南屏山上修行的谦师闻听此讯后特意赶到葛岭,再一次为老友重演了点茶绝技。在香气缭绕的禅室之中,谦师将点好的茶汤奉上,二人对坐赏景,品茗赋诗,苏东坡一扫官场失意的灰暗心境,度过了闲适而悠雅的一天。回到住处,被老友真情感动的苏东坡欣然赋诗一首,记下了这次重逢:“道人晚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东坡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借着苏东坡的名气,这首赞美谦师的茶诗得以流传至今,谦师的点茶妙手也因此被更多的人熟知。
谦师妙手点茶,加深了禅道与茶的联系。他的精湛技艺经苏东坡盛赞之后,被广为传颂。元代诗人张雨在《惠山茶》一诗中写道:“虚名累物果可逃,我来为泉作解嘲。速唤点茶三昧手,酬我松风吹兔毫。”这也是世人对这位禅门弟子最恰当的评判。
南宋 银鎏金花鸟纹茶盏及盏托
器高5.1厘米,口径16.5厘米。
现代 侯素平绘《禅茶不二图》
明代 沈周绘《名贤雅集图》
252.9厘米×44.5厘米。台北市“故宫博物院”藏。图中描述的是弘治己酉(1489年)三月十七日,吴愈调守叙州,文士友人一行十三人为之饯行赋诗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