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还是墨香
同唐代一样,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饮茶之风最盛行的年代,这期间,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莫不把饮茶水赴茶宴当作一件雅事,时时在人前炫耀。作为一名诗词曲赋皆通的大师级文人和一名不成功的仕者,苏东坡也不可避免地加入了追风的行列,由此也引发了许多非常有趣的故事。
苏东坡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古代数得上的大文豪之一。他精通书法诗词,而且精于品茶和烹茶,制作过样式精美且非常实用的提梁壶,同时对茶史也有很深的研究。以爱茶人自诩的苏东坡一生写过几十首精美的茶诗茶词,其中描写杭州白云茶的诗句有“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称颂湖州顾渚紫笋的有“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而“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的绝句,则准确地道出了他对福建壑源茶的喜好之情。他任徐州太守时,曾写过一首《浣溪沙》,词中“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的句子形象地表现出了他口渴思茶的神情。在他创作的一首名为《水调歌头》的词中,还生动传神地记述了采茶、制茶和点茶的过程,“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炼作紫金堆” 的描述,体现了他对茶的精通程度。
元代 赵孟頫绘《苏东坡像》
苏东坡精于品茶和烹茶,制作过样式精美且非常实用的提梁壶,同时对茶史也有很深的研究。据说有一次,司马光举行茶宴,特意约了十几位名士斗茶取乐。苏东坡那天带的是白茶,与主人司马光的茶品相同,都是茶中的上品。按照斗茶的规矩,要先看茶样,再闻茶香,后尝茶味。由于苏东坡专门带了最适宜泡茶的洁净雪水,因而茶味芬芳郁冽,风头盖过了主人。司马光甚是不服,便又想出一个难题。茶宴之间,司马光忽然问苏东坡:“茶越白越好,墨越黑越好;茶越重越好,墨越轻越好;茶越新越好,墨越陈越好。你怎么会同时爱上这两样东西呢?”苏东坡稍做沉吟,便以“奇茶妙墨俱香”做出了回答。意思是说,茶与墨虽然不同,但只要是各自品种中最出色的,就都能得到人们的认可。
明代 仇英绘《独乐园图》卷
2厘米×1290.2厘米。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独乐园为司马光的园名,“司马温公在洛阳自号迂叟,谓园为独乐园。” 此画卷便根据《独乐园记》立意而绘,画卷上亭中身着白衣倚坐于榻者为司马光。画面依次描绘了弄水轩、读书堂、钓鱼庵、种竹斋、采药圃、浇花亭、见山堂等景致。卷后拖尾接裱为文徵明书《独乐园记》《独乐园七咏》,苏东坡《独乐园诗》及项禹揆等人题跋。
与苏东坡有关的茶事数不胜数,以茶喻德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则。
据说有一次,在仕途上远比苏东坡得意的宋代另一位文人司马光举行茶宴,特意约了十几位名士斗茶取乐。斗茶之风在宋代非常盛行,上层社会的人士对此尤其热衷,因此,当天赴约的人士都带上了最好的茶叶和茶具,苏东坡也不例外。苏东坡那天带的是白茶,与主人司马光的茶品相同,都是茶中的上品。按照斗茶的规矩,要先看茶样,再闻茶香,后尝茶味。由于苏东坡专门带了最适宜泡茶的洁净雪水,因而茶味芬芳郁冽,风头盖过了主人。对于苏东坡的得意,司马光甚是不服,但茶品已然评定,不能再做更改。于是,他想出一个难题,借此压压苏东坡的气焰。茶宴之间,司马光忽然问苏东坡:“茶越白越好,墨越黑越好;茶越重越好,墨越轻越好;茶越新越好,墨越陈越好。你怎么会同时爱上这两样东西呢?”苏东坡听了司马光的问话,知道他是以此难为自己,稍做沉吟,便以“奇茶妙墨俱香”做出了回答,意思是说,茶与墨虽然不同,但只要是各自品种中最出色的,都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司马光听了此话,也不得不佩服苏东坡的机敏,不好再说什么。
司马光与苏东坡的一问一答,在宋朝叫作“机锋”,考验的是一个人随机应变的能力。苏东坡巧妙应对,除本身的机智之外,还在于个人的德行与人品。另外应该提到的是,在这问答背后,还有一段特殊的背景。身为一个颇有成就的文人,苏东坡也曾多次为宦,但由于其不合时宜的文人秉性,仕途一直充满坎坷。宋神宗在位时,王安石得到重用,在全国推行新法,受到了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守旧势力的反对,苏东坡也在反对者的行列中,因此饱受挫折。后来王安石在政坛失意,司马光得势,苏东坡连升三级,坐上了礼部侍郎的宝座,按常理说算是司马光的人,但是,当司马光要将王安石的新法废除时,苏东坡却又出来反对,认为新法也有可取之处,不能全部否定。这样做的结果是,苏东坡又遭旧党贬谪,成为新旧两党都不欢迎的政治人物。
苏东坡以茶喻德,呈现的是一种坦然的心态,也是他严守政治道德贞操的真实反映。虽然他因此在政治上失势,却取得了道德上的成功。他算不得一个成功的仕者,却绝对是一个人格健全的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