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香的韵

清香的韵

中国的古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茶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茶诗茶词则要算是一道意境优美而深远的独特风景。

中国最早的茶诗可以追溯到《诗经》。作为茶字的前身,“荼” 字曾多次在《诗经》中出现,涉及的篇幅达七首之多,其中至少有《大雅·绵》等三篇可以视为茶诗的源头。

西晋左思的《娇女》也是茶诗中较早的一篇,在这首诗中,左思描写了两位娇女因为急着要喝茶,就用嘴对着烧水的“鼎” 吹气的情形。诗中“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砺”的句子不仅描绘了北方官宦人家煮茶品茗的场景,还记载了茶器、煮茶习俗等内容,反映出了茶叶在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其形象生动的表现方式让人由衷地叹服。

唐代是诗歌发展最为昌盛的时期,也是茶叶制作和品饮发展最快的时期,因此涌现了大批以茶为题材的诗篇。仅据《全唐诗》不完全统计,这期间涉及茶事的诗作就有600余首,咏茶的诗人达150余人。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中的“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甫《重过何氏五首之三》中的“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白居易《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中的“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以及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等诗句,或赞美茶的功效,或以茶寄托感遇,被后人广为传诵,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诗人袁高的《茶山诗》:“黎甿辍农桑,采摘实苦辛。一夫旦当役,尽室皆同臻。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则表现了作者对顾渚山人民蒙受贡茶之苦的同情。李郢的《茶山贡焙歌》,描写官府催迫贡茶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同情黎民疾苦和内心的苦闷。此外,皎然的《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韦应物的《喜园中茶生》、钱起的《过长孙宅与郎上人茶会》、杜牧的《题茶山》以及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茶》等诗,也都显示了唐代茶诗的兴盛与繁荣。

宋朝是我国经济较为繁荣的一个朝代,斗茶和茶宴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十分盛行,所以茶诗、茶词大多表现以茶会友,相互唱和以及触景生情、抒怀寄兴的内容。在宋代的著名诗人词人中,写过茶的占大多数,欧阳修、梅尧臣、范仲淹、黄庭坚、陆游、杨万里等名士和宋徽宗赵佶都曾写过关于茶的诗歌。北宋词人中写茶诗最多的是苏东坡,总共有数十首,其中多有精品佳句。如《汲江煎茶》中的“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和《次韵寄壑源试焙新茶》中的“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等,都是千古名句,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南宋诗人作茶诗最好的是陆游和杨万里,陆游的《晚秋杂兴十二首》和杨万里的《以六一泉煮双井茶》都是茶诗中的名作。

元代的咏茶之作数量和质量都比唐宋要差,但也偶有亮点,茶曲的出现就是其中之一。元人李德载的10首《赠茶肆》散曲,是为茶楼而作的绝佳广告词,填补了中国茶文化的一项空白。另外,耶律楚材的《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洪希文的《煮土茶歌》、谢宗可的《茶筅》、谢应芳的《阳羡茶》等茶诗也都流传很广。

明代隆庆 景德镇窑青花诗文碗 高6厘米。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明清两代也有许多咏茶的名家,其中明代著名的茶诗有黄宗羲的《余姚瀑布茶》、文徵明的《煎茶》、陈继儒的《失题》、陆容的《送茶僧》等。而清代郑燮、金田、陈章、曹廷栋、张日熙等的咏茶诗也多为那个时代的著名诗篇。在明清的众多咏茶名人中,有一个人特别值得一提,他就是名为爱新觉罗·弘历的乾隆皇帝。乾隆一生六下江南,其中有五次曾为杭州西湖龙井茶作诗,从而提高了杭州龙井的声誉。在乾隆的《观采茶作歌》一词中,就有“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的句子,因皇帝的独特身份,这样的句子被广为传颂,这也应该算是为龙井茶做的最好的广告了。

在数量庞大的历代茶诗茶词中,诗词的体裁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可谓一应俱全。翻开历代咏茶的诗词,除了可以看到五古、七古;五律、七律、排律;五绝、六绝、七绝等诗体,还有不少在诗海中很难一见的体裁也可以在茶诗中找到。比如可引人联想的寓言诗,形式新颖的宝塔诗,趣味十足的回文诗,以及联句诗、唱和诗等,它们一起组成了一个异彩缤纷的茶诗之河,为茶的清香增添了更多的韵味。

清代嘉庆 洋彩御制诗文海棠式绿地茶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