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摊孕育的《聊斋》鬼魅
康熙初年的盛夏,在山东淄川蒲家庄大路口的几株阴翳天日的大槐树下,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茶摊儿。在这个茶摊旁,整天坐着一位身着粗布短衫的清秀书生,书生身边的小矮桌上放着一把大茶壶和几只粗瓷大碗,还有一包当地出产的烟丝。每有行人走过,书生就恭敬地站起身来,拱手邀对方坐下,喝茶、抽烟,休息片刻。书生有个规矩,喝茶抽烟是不收茶钱烟钱的,喝茶人只要讲一段比较离奇的所见所闻既可,于是来往行人都喜欢在这个茶摊歇脚聊天,说说各种奇闻逸事。讲得口渴了,书生马上献上一碗茶,让人润嗓把故事讲完。这就是中国的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出生在山东淄川一个世代书香的门第之中。祖父中过进士,做过河北玉田县令,父亲是个秀才,科举考试失利后,弃儒从商,家道开始中落,到蒲松龄这一代,已经非常清贫了。蒲松龄幼时十分聪慧,11岁起,跟父亲读书,到19岁时,经史子集,无所不通,可说是学富五车了,在县、府会考他都名列第一,后来院考又列榜首,于是文名大噪于乡里。但尔后,他却是屡试不第,为了养家糊口,遂以舌耕为业。冷落了名利场的蒲松龄将兴趣和志向投入文言小说的创作中去,在村口设茶摊儿供人们清谈,就是他收集素材的常用方法。
有一天,有两个身背包袱的中年人风尘仆仆路过这里,被蒲松龄请来在茶摊前坐下,一边倒上香茶,一边笑着说:“你们是从远方来的吧,就把二位在外地的见闻讲给我听听吧。”二人坐下,其中一个接过茶碗喝了一口茶,说:“我给你讲个茶的故事吧。杭州灵隐寺有个和尚,以善于烹茶而遐迩闻名,他所用的茶具都十分精致,收藏的名茶也多种多样,分出好几个等次。待客献茶,用哪一等级的茶,常常根据来客的贵贱而定。有一天,寺里来了一位大官,和尚恭恭敬敬地迎上去行礼,然后拿出好茶,亲汲冽泉烹茶,献给大官品饮,希望能得到大官的一番赞誉。谁知大官不紧不慢地吃茶,一句有关茶的话也没说。和尚十分疑惑,鞠躬问道:‘大人觉得这茶怎么样啊?’大官端起茶杯,拱了拱手,说:‘热得很有趣呀!’” 蒲松龄一听乐得哈哈大笑。另一个接着说:“我来说个鸽子的故事。一个叫张幼量的鸽子迷,四处搜罗各个品种的名鸽,像母亲哺育婴儿一样喂养鸽子。有位官员是张幼量父亲的好朋友,见了他的鸽子,想要几只,张幼量便选了两只最珍贵的白鸽送去。过了几天,张幼量见到那位官员,问起鸽子的事儿,官员满意地说:‘不错不错,挺肥美的,是煮着吃的。’”这两个同一性质的笑话,对蒲松龄触动很大,使他深受启发。到了晚上,蒲松龄坐在灯下,细细回味着白天听到的故事,便加工演义成篇,写成了《鸽异》。这一天,来了一个白发苍苍的驼背老人,这老人见多识广,经常到这里闲聊,蒲松龄对他是殷勤有礼,毕恭毕敬。老人喝着茶抽着烟,说了个马骥漂海到罗利国的故事,蒲松龄听得入神,回去就写了“花面相迎、世情如鬼”的《罗刹海市》。他就这样搜集一篇写一篇,如是二十余寒暑,写成了《聊斋志异》这部中国古典小说的珍品。
清代 姚文翰绘《卖浆图》(仿《茗园赌市图》)
59.3厘米×108厘米。此画描绘的是卖茶水的场景。
清代 宜兴紫砂陶
紫砂土是中国宜兴特有的陶土,紫砂陶便是用紫砂土制成的陶制品,作品多是各类茶具。泥原料有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土”。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是宜兴紫砂技术的成熟时期,著名制壶名家有董翰、赵梁、元畅、时鹏、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等,尤其是时大彬的“时壶” 更是将紫砂推向了中国紫砂史上第一个高峰(可参见明代茶壶图像)。时大彬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作出了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如“龙带壶”“莲瓣壶”“印包壶”“僧帽壶”等。清代的茶具,以“景瓷宜陶” 最为出色,即景德镇的瓷茶具与宜兴的陶茶具。康熙年间宜兴陈鸣远制作的梅干壶、束柴三友壶、包袱壶、番瓜壶等,颇为流行。其后还有杨彭年、邵大亨等名家,更是名噪一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任溧阳县令、“西泠八家”之一的陈曼生,开创“工匠制作,文人设计”的“曼生壶”,更是为宜兴紫砂器开了新风。清皇宫对紫砂器亦是情有独钟,当时很多专供宫廷使用的紫砂器是在宜兴定烧素胎,最终在宫中烧成。其中以康熙时期于宫中成功创烧的“康熙御制”款紫砂胎珐琅彩为开端。我们特选了一批清代紫砂茶具,供大家学习与欣赏。
清代康熙 清宜兴紫砂胎珐琅彩四季花卉盖碗
高8.3厘米。该碗外壁与盖面皆用珐琅彩料绘以梅花、山茶花、荷花和竹子等饰纹。壶底书“康熙御制”。
清代康熙 宜兴胎画珐琅万寿长春海棠式壶
高8.7厘米。胎质略粗,器面全施透明釉。壶底书“康熙御制”。
清代康熙 宜兴胎画珐琅五彩四季花卉方壶
通盖高11.6厘米。壶底书“康熙御制”。此方形壶釉彩鲜丽,画工精巧,为清代宫廷极为珍稀的御用茶器。
清代康熙 宜兴胎画珐琅提梁壶
高8厘米。提梁极长,盖钮塑黄色奇兽一只。壶底书“康熙御制”。
清代康熙 宜兴胎画珐琅花卉纹茶碗
紫砂胎质略粗。碗底书“康熙御制”。此碗壁上绘有同色釉彩的三种不同花卉,在康熙珐琅彩茶器中亦为罕见。
清代乾隆 紫砂雕漆杂宝纹壶
属清宫所藏乾隆紫砂胎雕漆茶壶,传世极少。
“陈荫千制”款紫砂竹节提梁壶
器高15.2厘米。乾隆时期宜兴茗壶的佳作。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31篇。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这类作品以《促织》《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篇最有代表性。二,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通过《司文郎》《考弊司》《书痴》等篇,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三,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其中还有相当多狐鬼精灵与人的恋爱故事,颇具浪漫情调。在这些故事里,塑造了很多容貌美丽、心灵纯洁的女性形象,如红玉、婴宁、香玉、青凤、娇娜、莲香等。有代表性的篇章有《鸦头》《细侯》等。四,有些短篇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如《画皮》等。总的来说,《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来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表现在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以浪漫荒幻的特殊方式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
蒲松龄毕生的心血和才华凝结成的《聊斋志异》之所以辉耀百世,成为光辉不朽的杰作,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汲取了千百年来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的营养,而搜集民间口头文学素材,是与茶有不解之缘的。蒲松龄于《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和《聊斋俚曲》,其中有写茶咏茶诗文,其《私茶》一文是蒲松龄所拟的司法判文之一,说的是清初禁止私茶的现实,颇有一定史料价值。蒲松龄《趵突泉赋》洋洋洒洒,盛赞趵突泉,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其清则游鳞可数,其味则瀹茗增香,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蒲松龄一生写过很多咏茶的诗句,但也不全是对茶的盛赞,他在《大雪》一诗中写观雪品茗的情景时就曾有过这样的咏叹:
学士茶烟湿化雨,
侍儿歌帐暖生春。
卷帘快赏丰年瑞,
忍冬还思酒入唇。
在蒲松龄看来,观雪品茗固然是雅事,但对饥寒交迫的一介寒儒来说,还是有点酒喝喝才可以抵御隆冬的寒冷。写这诗时的蒲松龄想必正饥寒交迫,因此才会失去了在茶摊上搜奇的雅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