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一个矛盾冲突有利于揭示主题、改变主要人物行动方向的中心事件
表演片段的改编需要确立一个矛盾冲突有利于揭示主题、改变主要人物行动方向的中心事件。表演创作的任务是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而表演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创作方法,因此,“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一直是表演教学中关注的重点。但是人物塑造不能只依靠外部的“形象”,丰满的人物形象需要依托在一个事件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遇事才能见人”。只有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人物的性格及其多个侧面、情感世界、彼此的关系才能得以呈现。无论小说、影视剧还是话剧,情节是一个又一个联系在一起的事件不断发展的历史,那么选取哪一段进行改编呢?应将哪一个事件作为中心事件呢?表演片段的中心事件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一)中心事件中的矛盾冲突有利于揭示作品的主题
《窝头会馆》一共分为三幕。
第一幕是1948年夏,金穆蓉和田翠兰因为膏药的事情掐了起来;古月宗要砍院子里的树给自己做棺材;苑国钟上各家要房租,却只要来些不值钱的法币;肖启山来收各种苛捐杂税,借机要把自己的疯女儿许配给苑江淼,被苑国钟一口回绝;树倒了砸了后院黄局长的房子。
第二幕是1948年秋,金穆蓉讽刺田翠兰曾经做过“暗门子”,又暗指她和苑国钟“有一腿”,田翠兰用金穆蓉当年在王府里和周玉浦私通才导致下嫁到大杂院的事情反唇相讥;田翠兰的丈夫王立本被伤兵打伤回到家;苑国钟为了给黄局长家修房子借了印子钱,收不到房租,眼看家里就要揭不开锅了;金穆蓉的女儿周子萍回来给苑江淼送书,还带回了同学凑给苑江淼治病的钱;苑国钟因为收下了“救命钱”被儿子斥责,古月宗在一旁旁敲侧击质问苑国钟当年买房子的钱的来历;肖启山为了应付上面的差事,让所有男人都填写加入国民党的申请表;肖启山的败家儿子肖鹏达刚从监狱里放出来,就跑来看周子萍,周家对肖鹏达避之不及。
第三幕是1948年冬天,苑国钟还不起利滚利的印子钱,肖启山要收房契抵债;田翠兰心疼苑国钟,两人夜晚私会,被女婿抓个正着;运大粪的牛大粪偷偷告诉苑国钟后院的黄局长早就跑了,肖启山假借修房的名义要将窝头会馆据为己有;周子萍回来给苑江淼送书,金穆蓉和周玉浦让女儿赶紧到亲戚家去躲开肖鹏达,拉扯中将书包里的传单散落一地;肖鹏达偷了肖启山的金条,要带周子萍坐飞机到台湾去,正巧看到这一幕,要告发苑江淼;丢了金条的肖启山赶来,要夺走金条;情急之下,肖鹏达掏出了手枪,意外打中了苑国钟;苑国钟临死前说出了买房子的钱的来历。
矛盾冲突又称戏剧冲突,它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现象。戏剧冲突是构成剧作情节的基础和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也是展现人物性格的手段。因此人们常说,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生命,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因此,中心事件中必须包含冲突。冲突促使情节不断向前变化,也推动着人物积极、丰富的动作。这个冲突应是典型的,要有利于展现作品的主题。前面谈到《窝头会馆》的主题是歌颂底层小人物身上那种“打不倒”的精气神儿和彼此间的患难真情,而第三幕的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典型,人物命运最终有了归宿,也最能揭示这一主题,因此,我们将第三幕作为改编的主要内容。但是,如果把整个第三幕作为表演片段,篇幅过长,而第三幕中发生了很多事,到底哪件事应该成为中心事件进行重点叙述,哪些事是可以删减的呢?
(二)改变主要人物行动方向的事实
表演片段要围绕一个而不是多个事件去展开,这个事件应是整个片段的中心事件。不成功的片段呈现往往在场上发生了很多事,比如母亲忙着做饭,大哥待业在家喝闷酒,老二带了女友登门,老三忙着高考复习……但没有中心事件。中心事件必须是改变所有在场人物行动的事实。事件的发生导致人物改变行动方向,不是只改变一个人的行动方向,而是改变场上所有人物的行动方向。以刚才的片段为例,如果老二带女友登门,宣布要用家里唯一的房子结婚,这引起全家人的反对,母亲饭不做了、大哥酒不喝了、老三复习不下去了……所有人物的行动方向都为之发生了改变,那么“老二要结婚”就可以成为这个片段的中心事件。
《窝头会馆》的第三幕中发生了很多事实,但是真正改变场上人物行动方向的是“肖鹏达意外发现传单”这一事件。周子萍拒绝肖鹏达的追求,周玉浦和金穆蓉力证传单与女儿无关,苑江淼讽刺肖鹏达,苑国钟挺身而出护子,田翠兰阻拦苑国钟,肖启山拿回金条等一系列行动都是因此而展开的。我们就以“肖鹏达意外发现传单”这一事件作为片段的中心事件,其他的事实作为规定情境的铺垫进行适度的删减,让中心事件早一点发生,在篇幅上将中心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束的全过程进行重点的展开和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