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题的统领下梳理叙事结构,确立核心事件
表演创作的任务是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人们常说“遇事知人”,人物的性格、情感世界、彼此的关系只有伴随着事件的发展,通过人物间积极的相互动作才能生动、鲜活地呈现出来,所以表演片段必须得有“事”。受篇幅和舞台表现形式的制约,表演片段必须在三十分钟以内将情节、事件表达清晰、完整,而影视作品时间跨度大、空间自由多变,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又环环相扣,每一个事件都与主要人物的命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在改编中面对诸多事件该如何取舍?又以什么为依据呢?在选材时读懂作品,尤其是读懂渗透在影视作品独特的艺术表达之下的真正的意向是尤为重要的。
主题是作品的灵魂,是作者通过作品提出的问题以及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可以说一部作品的全部创作都是为了体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蕴含着深刻主题的表演片段,会在演员的心中形成一股力量,吸引着演员对角色更深入的开掘和感悟,也会在排演过程中源源不断地给演员输送更加鲜活、生动的养料,滋养表演创作。因此,片段改编要紧紧围绕和揭示作品的主题。明确了主题,片段改编也就找到了方向。
图2-5 电影《归来》剧照
《归来》的故事可以表达很多主题:政治环境对人物命运的拨弄,亲人之间的背信弃义,爱情的坚贞不屈、至死不渝……在影片的结尾,导演用一个“白发苍苍的陆焉识推着冯婉瑜在漫天大雪中等待‘陆焉识’归来”的定格画面给出了他对主题的回答。虽然这个结果看起来特别无奈,但观众心里是温暖和充满力量的,这个力量来自陆焉识,面对命运的苦难,这个男人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愤世嫉俗,而是以一种超乎常人的豁达、坚韧,一次次积极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没有谁永远是一帆风顺的,该如何面对苦难和坎坷大概就是影片提出的主要问题,而导演通过主人公陆焉识的所作所为给出了答案(图2-5)。明确了主题,片段的结构也就清晰起来,即陆焉识的困境、他为了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手段以及最终的结局。片段表演的具体内容如下:
表2-1 表演片段《归来》的结构
片段包含了影片中的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相对独立的事件,而三个时期的事件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影片中最主要的冲突是陆焉识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冲突,平反归来却有家不能回是三个时期中冲突最为激烈、典型,也是最有利于人物开展积极行动的事件。因此,我们就以“平反归来”作为片段的核心事件,“试图唤醒妻子”是陆焉识在核心事件中主要的动作,这一诉求也是他与命运抗争最直接的体现,“跑回家”是“有家不能回”的前因,“默默守护”是陆焉识与“有家不能回”这一客观现实抗争后选择的归宿。这样的叙事结构不仅逻辑严谨、表述清晰,还明确了排演中的主次关系。核心事件中的重点场面要不惜笔墨重点渲染,而非核心事件需惜墨如金,有些交代性的过场戏点到为止,这样才能相得益彰,产生良好的戏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