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作品改编

第二节 电影作品改编

——以《归来》《泥鳅也是鱼》为例

和小说改编片段相比,影视作品改编片段可以借鉴影视作品的很多内容,比如台词、人物形象、演员的表演,但并不是说从影视作品改编片段,直接照搬影视作品中的某一重场戏就可以了。电影故事片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在不断进行“摆脱戏剧拐棍”的尝试和探索。电影的魅力正体现在其区别于戏剧的独特的艺术手段上,电影剧作首当其冲。苏联电影大师普多夫金曾这样评价小说、戏剧和电影在剧作上的差异:“小说家用文字描写来表述他的作品的基点,戏剧家所用的则是一些尚未加工的对话,而电影编剧在进行这一工作时,则要运用造型的(能从外形来表现的)形象思维。”[7]电影剧作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用时空变化结构故事,二是用蒙太奇的手法叙述故事,三是用声画结合的视听语言表现故事。

图2-4 电影《归来》剧照

我们以电影《归来》(图2-4)为例,谈一谈如何将一部电影改编成表演片段。电影《归来》改编自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由张艺谋执导,巩俐、陈道明主演。“文革”时期大学教授陆焉识被打成右派,发配到西北农场接受改造,与妻子、女儿失去了联系。思家心切的陆焉识趁着劳动转场的机会逃回了家,只为看看妻子和女儿。女儿丹丹此时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女主角的重要人选,劳改农场指导员利用丹丹的好胜心说服丹丹告密。陆焉识和妻子冯婉瑜在火车站匆匆见了一面就被抓走了。几年后,陆焉识平反回到家,冯婉瑜因为当年受到惊吓而失忆,丹丹也因为出身的问题离开了芭蕾舞团,做了工人。有家回不得的陆焉识,尝试了各种方式试图唤起妻子的记忆未果,最后成了妻子身边“念信的同志”,默默地守护着妻子。影片在110分钟的篇幅里,呈现了三个时期的“焉识归来”,第一个时期是陆焉识从农场跑回来;第二时期是陆焉识平反归来却有家不能回;第三个时期是陆焉识陪着妻子在火车站等待那个妻子印象中的“陆焉识”归来。面对这样的作品,片段改编该如何下手?是集中表现一个时期还是三个时期都要兼顾?什么才是需要重点渲染和发展的中心事件?怎么在短短二三十分钟的时间里,在舞台上实现影片中十几年的时空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