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场次叙事中整合事件、人物和场景
电影电视独有的视听语言使其在叙事上拥有更为广阔的时空自由,戏剧受舞台表现形式的制约,其叙事时空相对集中。而表演片段作为短小的戏剧作品,就更加强调叙事内容的紧凑和完整。频繁地换景,在不同时空跳进跳出都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对影视作品中的事件、人物和场景进行整合。
电影《归来》剧本片段1
图2-6 表演片段《归来》中的陆焉识
我们首先就“陆焉识跑回家”这一段落进行剖析。在第一个时期“陆焉识跑回来”无疑是中心事件,我们看看原电影中有关这一事件是如何表现的。电影剧本见二维码2-1。
在这15场戏中,出现了陆焉识、冯婉瑜、陆丹丹、金老师、舞蹈团领导、工宣队同志、李主任、邓指导员、刘同志等9个主要人物,涉及了排练厅、办公室、家里、走廊、楼顶、楼下、街上、火车站等8个场景,我们将场景、人物和事件做了以下调整。
场景一:排练厅——正在跳舞的陆丹丹被金老师打断,邓指导员和刘同志询问陆焉识的下落,并暗示陆丹丹知情不报会影响自己的舞蹈前途。
场景二:陆焉识家与走廊——抓捕陆焉识的人蹲守在家门外,被冯婉瑜发现;陆焉识归来(图2-6),冯婉瑜怕惊动蹲守的人不敢开门;陆丹丹回来撞见陆焉识,陆焉识让丹丹转告其母亲明天在火车站见面,陆丹丹犹豫再三,决定告发。
场景三:火车站——冯婉瑜终于见到了丈夫,同时也看到了抓丈夫的人,于是她大叫着让丈夫快跑。
在人物方面,将工宣队同志和舞蹈团领导的戏放在了邓指导员的身上,作为邓指导员说服陆丹丹报告父亲行踪的手段。将街道李主任的戏整合到金老师的身上,借金老师之口交代出陆丹丹3岁时陆焉识就被抓走了,丹丹对父亲没有实实在在的相处和感情,为后面陆丹丹告发父亲做铺垫;另外也想通过金老师对陆丹丹的保护说明陆丹丹的确是跳舞的好苗子。这样在陆焉识平反后当观众看到身穿工人服装、眼神黯淡的丹丹,更会觉得惋惜,也会对丹丹告发父亲的行为多一些理解和体谅。
在第二个时期“平反归来”这一段落中,终于昭雪的陆焉识兴冲冲地回来了,却发现妻子因上次自己跑回来被抓受了惊吓,得了心因性失忆,女儿也没能继续跳舞,而是当了工人。有家回不得的陆焉识被街道李主任安置在自家楼下破旧不堪的小屋里,陆焉识开始了到火车站佯装出站、找以前的照片、修钢琴、弹钢琴、念信等一系列唤醒妻子的行动。一次次的努力均以失败告终,但是陆焉识收获了女儿的信任和道歉。他巧妙地解开了母女之间的心结,并以“念信人”的身份常伴在妻子身边。当大年三十陆焉识生病时,冯婉瑜给陆焉识端来一锅饺子,这个实实在在的陆焉识其实已经是这个家真正的顶梁柱了。以上内容在电影中用了40多场戏来表现,涉及冯婉瑜家、陆焉识的小屋、丹丹宿舍、火车站、医院、老同学的家、方师傅的家、传达室、街道、走廊等十几个场景。我们以“唤醒冯婉瑜”作为表演片段中这个时期的中心事件,先来看看原影片是如何表现的。电影剧本见二维码2-2。
电影《归来》剧本片段2
图2-7 表演片段《归来》中的陆丹丹
图2-8 表演片段《归来》中的老王
在表演片段中,我们将这段戏的时间设定在大年三十,将场景整合为冯婉瑜家和楼下两个场景,以陆焉识给冯婉瑜念信、弹琴,试图唤起冯婉瑜的记忆为主要内容,并对人物进行整合和发展,实现了对规定情境的交代以及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
在情节的处理上首先解决揭示社会环境和人物规定情境发展变化的问题。陆焉识平反回来却回不了家,冯婉瑜得了心因性失忆,陆丹丹(图2-7)当了工人,丹丹因为告发了父亲而愧疚不已,冯婉瑜不让丹丹回家住,陆焉识写了一些信来唤起妻子的回忆,今天是大年三十……为了揭示这些信息,我们在陆焉识给冯婉瑜念信这场戏前面加了一场陆焉识在楼下偶遇老王的戏。老王(图2-8)在影片中是李主任身边帮助安置陆焉识住处的人,我们丰富了这个人物的规定情境,捋出了老王这一人物的行为动机和行动线:热心肠的工人老王同情陆教授的遭遇,在大年三十这天,想到陆焉识一个人过年,就和老伴儿商量邀请陆焉识一起过年,又怕这么直接提出来太过莽撞,揭了陆焉识家的伤疤,所以就到冯婉瑜家楼下来探探究竟,没想到正遇上前来念信的陆焉识,一来二去的问候中表达了想邀请陆焉识过年的心意,也揭示出陆焉识目前“念信人”的身份和努力唤醒妻子的决心。这样的处理一方面说明了陆焉识一家此时的状况,强调了“过年”这个在中国人心中最特殊、最具人情味的时间节点,为后面冯婉瑜留陆焉识吃饺子的情节做了铺垫;另一方面也是通过陆焉识和老王的交流,展现年龄相近的两个人不同的性格和气质,尤其是这个时期的陆焉识不再需要东躲西藏,他的儒雅、从容、开明和豁达要在言谈举止中显露出来(图2-9)。
图2-9 表演片段《归来》剧照
其次,是实现陆焉识与女儿丹丹关系的破冰。影片一开始,丹丹对归来的父亲不冷不热,这种不冷不热背后是女儿对父亲的愧疚和不知如何面对父亲的无所适从,毕竟丹丹3岁时陆焉识就被抓走了。这些陆焉识都看在眼里,但他没有挑明,而是在一次次和丹丹一起“唤醒冯婉瑜”的相处中,用爱融化了女儿心头的坚冰,直到女儿由衷地喊了一声“爸”,并说出了是自己告发父亲的秘密。陆焉识的反应都是相当克制和内敛的,这种豁达和宽容正是陆焉识这个人物的魅力所在。这在剧作上也是展现人物性格非常重要的一笔。但是在片段中我们无法展现父女关系一次次变化的场景,而是要在一场戏中完成父女关系的转变。片段中是这样处理的:告别了老王的陆焉识遇上了要去买醋的丹丹,满怀愧疚的丹丹见了父亲只能逃避,即使被父亲叫住也不敢直视,赶紧找机会走开。从芭蕾舞主演到纺织女工的身份落差是巨大的,丹丹不想让父亲看到自己现在的样子,所以她悄悄摘掉了工人的帽子。陆焉识看到女儿穿得少,下意识解下自己的围巾要给女儿戴上,可以想见丹丹3岁之前他就是这样细致入微地疼爱女儿的。而丹丹从懂事起就没有这种父女之间的接触,所以她下意识地退了几步,躲开了,然后又马上意识到自己这样做不妥,赶紧解释了句“我不冷,谢谢”。陆焉识读懂了女儿的心理,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反而笑呵呵地嘱咐女儿快去快回。父亲的宽容更让丹丹觉得愧疚,她想去安慰父亲。没想到父亲把责任全揽到自己身上,这让丹丹更加感动,她终于鼓足勇气,喊了一声“爸”,并告诉父亲当年是自己告发他的。陆焉识轻描淡写地说了句:“我知道,邓指都告诉我了。”在人物的动机上理清人物的行动线,选择最能揭示人物欲望的细节动作,在表演上强调演员对人物思想情感细腻的捕捉与刻画,使得短短的一场戏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内容,将父亲的宽厚、女儿的愧疚以及父女间没有说出来的千言万语,惟妙惟肖地传递出来。
接下来,陆焉识给冯婉瑜念信这段戏是整个片段的中心段落、是重中之重,它承载着表达主题和丰富人物形象的任务。我们在这一段落中将最尖锐的矛盾冲突集中起来抛给主人公陆焉识,带领着观众在陆焉识一系列的行为和抉择中走进人物的情感世界、品味作品的主题。因此,这个片段必须包含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段落。我们在这场戏中将电影中几个场景的内容重新做了结构和整合。
发生——陆焉识给冯婉瑜念信;
发展——诗唤起冯婉瑜的点滴记忆,陆焉识乘胜追击,弹起了冯婉瑜熟悉的钢琴曲;
高潮——冯婉瑜认出了丈夫,但很快就忘记了,并把陆焉识当成坏人赶出了家门;
结局——陆焉识没有被现实击倒,而是巧妙地用信化解了母女的矛盾,冯婉瑜留他吃团圆的饺子。
重新结构和整合剧情,首先要捋清每个人物的贯串动作,它是人物一切行动的主航道。陆焉识的贯串动作是唤起妻子的记忆;冯婉瑜的贯串动作是获取更多丈夫的消息,准备迎接丈夫的归来;陆丹丹的贯串动作是促成一家人团圆(图2-10)。演员明确了航道,人物一系列行动的开展就有了方向。而尖锐的规定情境决定了人物在实现自己的贯串动作时,一定会产生矛盾和冲突。情节正是在矛盾冲突的发生和解决中向前推进的,人物形象也得到丰富的展现。
图2-10 表演片段《归来》剧照
其次要充分挖掘人物的规定情境。规定情境是行动的依据和条件,行动受规定情境的制约,人物的行动随着规定情境的发展而发展,因此,规定情境开掘得越具体深入,展开的行动也就越丰富和准确。人物的规定情境又分为外部规定情境和内部规定情境。外部规定情境指的是人物背景、人物关系、过去人物身上发生的种种事件以及此时此刻的事件、地点、情况。内部规定情境指的是人物的精神生活,主要体现在人物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性格所呈现出来的语言色彩、行为方式、气质等,这是组织人物语言和动作的依据,也是刻画人物形象的准绳。
我们来看看最终的片段剧本。
案例六
《归来》片段
——根据同名电影改编
时间:20世纪70年代初、“文革”结束、80年代末
地点:文工团、陆焉识家、火车站
人物:陆焉识、冯婉瑜、陆丹丹、金老师、邓指导员、刘同志、队员、老王
【排练厅,丹丹在跳《红色娘子军》,音乐突然停止】
金老师:丹丹,先停一下。
丹丹:金老师,怎么了?
指导员:你是陆丹丹?
丹丹:我是。
金老师:我来介绍一下,这两位是从西北农场来的邓指导员和刘同志,他们来找你了解情况。
指导员:你们最近跟陆焉识有联系吗?
丹丹:他?他不是一直在西北农场改造吗?
指导员:知情不报,那可是罪加一等。陆焉识逃跑了,你知道吗?
丹丹:他为什么逃跑?出了什么事?
刘同志:这是谁问谁呢?
金老师:这不是了解情况吗?这么多年都没有音信,也是人之常情……再说陆焉识被带走的时候,丹丹才3岁……
指导员:金老师,我得提醒你,要注意自己的政治立场。
金老师:好,我不说,你问。
刘同志:陆焉识这个右派很狡猾,利用转场趁机潜逃,你,还有你的母亲真的跟他没有联系?
丹丹:真的没有,就是前几年好像通过几次信……
指导员:好,我们刚刚跟你的母亲谈过了。现在我代表组织来通知你两件事:一,发现逃犯的行踪立刻报告,配合组织进行抓捕;二,严禁与逃犯见面,站稳立场,划分界限。
刘同志:听明白了吗?
丹丹:听明白了。
指导员:我听说你们团里原本定你跳吴清华?现在还能不能让你跳,可就得看你的表现了。
丹丹:他跟我没关系,我坚决服从组织决定。
指导员:金老师,丹丹的觉悟很高啊!
金老师:(不语)
丹丹:如果我发现陆焉识的行踪,向组织报告,会考虑重新让我跳吴清华吗?
指导员:你要相信组织。
丹丹:请组织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一旦发现陆焉识,立刻向组织报告。
指导员:陆丹丹,你还得好好劝劝你母亲。如果陆焉识这件事解决不好,你很可能就要离开歌舞团了。这个利害关系,我们也跟你母亲讲得很清楚了。咱们走。(几人下)
丹丹:同志,同志……
【黑暗中,冯婉瑜家门口】
队员:(趴在冯婉瑜家门口拿着手电筒四处乱照,还不时地往门缝里瞧)
冯婉瑜:(正在做家务,听到门口的动静,疑心起来)
刘同志:(踹了队员一脚)干吗呢?
队员:报告队长,我监视冯婉瑜呢!
刘同志:我让你监视冯婉瑜了吗?我让你在这儿干什么?
队员:让我抓陆焉识。
刘同志:你这样堵在他们家门口,陆焉识敢回来吗?
指导员:(上,咳嗽)
队员:指导员……
刘同志:小点声!
队员(悄声说):指导员,没有发现陆焉识。
刘同志:新来的同志没有经验,我一定严肃批评。
指导员:好了,好了,别堵在门口,赶紧散开!
刘同志:散开散开,你去那边守着!(三人下场)
陆焉识:(裹着口罩,只露出眼睛,轻轻地靠近家门口。先听门里面的声音,又犹豫再三地敲门。轻轻地拧门把手,又轻轻地拧回来。提防着有人,轻轻地喵了一声。想开门进去,却不敢,轻轻地向门缝里喊)婉瑜,婉瑜!(犹豫再三,拿出身上带的纸笔,借着微弱的光,写下一段话,一边写一边看着周围。写完从门缝塞了进去。塞完又趴门上听了听声音,四下提防着,隐约听到人声,准备走)
冯婉瑜:(与此同时,听着那帮人走了,走到钢琴边上,又听到声音隐约感觉到门口有人,心顿时紧张起来,忽地听到“喵”的一声,回头看定)
【音乐起】
冯婉瑜:(感觉像是丈夫,却又怕有人故意陷害。想去开门看看,却又害怕被人看到。走到窗户处看到楼下有人盯着,模模糊糊好似听到丈夫在喊自己名字。急得哭了,直跺脚。突然看到一张破旧的纸条塞进来,紧张的她迅速把纸条握到手心,躲到里屋去看)
丹丹:(上楼,与陆焉识擦肩而过,追上来)站住!(追上去,小声)你去见我妈了?
陆焉识:丹丹……(慢慢地拿下口罩)都长这么大了!我是你爸……(笑)
丹丹:我不认识你!
陆焉识:我回来就是想见见你们……
丹丹:没有人想见你。
陆焉识:……
丹丹:(无语)
【画外音:人声】
丹丹:你再不走,我就喊人了。
陆焉识:(听到声音跑走又跑回来)告诉你妈明天早上8点,我在火车站的天桥等她。我走了。(下场)
丹丹:不、不……(想去家里,犹豫之后,还是没有进去,下场)
【火车站,火车进出站的声音】
【冯婉瑜拎着衣服、被子和吃的,跑着上来,四处张望。陆焉识也四处张望,两人相隔很远看到了对方,高兴得说不出话。陆焉识要穿过人群去找冯婉瑜,冯婉瑜突然发现远处农场的人,大喊让陆焉识快跑】
【火车开动的声音】【暗场】
【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和落实平反工作的广播声】
【鞭炮声、自行车铃声】
老王:(往远处张望,突然发现有几个小孩在放鞭炮)我说你们几个小孩,别在这儿放鞭炮,这是锅炉房!要放,上那边放去!去!(转身看见熟人)老李,过年好,过年好!给您和家人拜个早年!
陆焉识:(上,发现)老王,您这是?
老王:我溜达溜达。
陆焉识:老王,你是不是找我有什么事?
老王:没有。冯老师怎么样了?还没想起您来?
陆焉识:嗯,还没有。
老王:您这回来都好些日子了,组织上也都给您落实政策了,可这……冯老师到底得的是什么病呀?
陆焉识:心因性失忆。那年我从农场跑回来,她受了惊吓。说来也奇怪,她谁都认得,就是不认识我。
老王:不行换个医院再看看?
陆焉识:都跑遍了。还好我以前在农场给她写的那些信我都带回来了,我就每天给她念几封。我又写了点新的,趁她不注意都塞到那一堆信里。我把我想跟她说的都写进去了,借着念信的机会说给她听,多少她也能想起点什么来。
老王:嗯!好!这招儿好!老陆啊,别着急,馒头咱不也得一口一口吃,有病慢慢治,您别太着急。啊!今儿晚上您怎么过呀?
陆焉识:我……
老王:要不上我家吧,让我家那口子炒几个菜、包点饺子,咱俩喝点儿,热乎热乎,您看成不?
陆焉识:不麻烦了。
老王:不麻烦!来吧,啊!人多也热闹!
陆焉识:成!我看情况。
老王:那就说定了啊,回见。(下)
陆焉识:回见。
丹丹:(早就不跳舞了,一副纺织女工的打扮,推着自行车上)
陆焉识:丹丹,你这是?
丹丹:我去买点醋,我妈在家等你半天了。
陆焉识:嗯,我这就上去。这么冷的天怎么穿这么少?(解下自己的围巾要给丹丹戴上)
丹丹:不冷,谢谢。(后退几步)
陆焉识:走吧,快去快回。
丹丹:(走了两步又停下)我觉得,是你们分开的时间太长了,我妈才……
陆焉识:(点头)嗯……我明白。现在最不好办的是你妈一个人,丹丹,你得回来住,多陪陪她。她一个人我也不放心,有时候我看着钥匙就插在门上都没拔。
丹丹:(眼眶微红,有些哽咽)您不知道,上次您跑回来以后,我妈看我做什么事都不顺眼。自从得了病,连门都不让我进,她都不知道我改行当工人了,也不知道我住哪儿。(稍做停顿)我对不起你和妈,都怪我。
陆焉识:怎么会怪你呢?要怪也怪我啊。如果不是我,你们不会是这样的。(看向正在低声抽泣的丹丹)好了好了,过去就都过去了。行了,这大过年的,快去买醋吧!(笑了笑)
丹丹:(起身走,然后停下脚步,回头看向陆焉识)爸!
陆焉识:(稍做停顿)唉!
丹丹:抓你……是我报告的。
陆焉识:(语气较轻快)我知道,邓指跟我说了。过去的事都过去了,行了,我该上去念信了。(下)
丹丹:(下)
【冯婉瑜家】
陆焉识:(敲门)
冯婉瑜:(拿着一堆信,开门)
陆焉识:您好,冯老师。
冯婉瑜:哦,您是?
陆焉识:您忘了?我是来给您念信的。
冯婉瑜:哦,是念信的同志。我一大早就等着您呢,进来进来,请进。您坐,我去给您倒水。
(冯婉瑜转身倒水,陆焉识偷偷塞信)
冯婉瑜:您喝水。
陆焉识:谢谢,冯老师。今天咱们读哪一封?
冯婉瑜:(在一堆信里找)这封吧。(自己眯起眼来看了半天,看不清,递给了陆焉识)怎么都看不清啊,也不知道他都是拿什么纸写的。
陆焉识:(停顿)应该是有什么纸就用什么纸,我估计写信的条件不好,应该是摸黑写的吧!
冯婉瑜:我这眼睛是不行了,幸亏有您。
陆焉识:那我们现在开始?
冯婉瑜:好,好。
陆焉识:冯老师,这是您爱人陆焉识给您写的一首诗。
冯婉瑜:诗?焉识以前给我写过诗,他爱写诗。
陆焉识:您想起来了?
冯婉瑜:(摇头)
陆焉识:那我开始念了。
冯婉瑜:开始吧。
陆焉识:初见你时你给我你的心,
里面是一个春天的早晨。
再见你时你给我你的话,
说不出的是炙热的火夏。
三次见时你给我你的手,
里面藏着个叶落的(冯婉瑜也跟着说)深秋。
最后见你是我做的一个短梦,
梦里有你,
还有一群冬风。
冯婉瑜:同志,麻烦您再帮我念一遍吧。
陆焉识:好好!
初见你时你给我你的心,
里面是一个春天的早晨。
再见你时你给我你的话,
说不出的是炙热的火夏。
三次见时你给我你的手,
里面藏着个叶落的深秋。
最后见你是我做的一个短梦,
梦里有你,
还有一群……
冯婉瑜:冬风……(陷入了沉思)
陆焉识:(走到钢琴旁开始弹琴)
冯婉瑜:(仿佛认出了陆,慢慢靠近,一手搭在陆的肩上)(图2-11)
图2-11 表演片段《归来》剧照
陆焉识:(止不住流眼泪,轻轻搂住妻子)婉瑜……
冯婉瑜:(突然清醒过来)你干什么?你是谁?你不是焉识?你不是!你出去,出去!
丹丹:(进门)妈妈。这是怎么了?妈妈,您别着急,这不是念信的同志吗?您想想!
冯婉瑜:(想起来了)噢,念信的同志?
陆焉识:(低落)
丹丹:(小声地)爸,爸……
陆焉识:(掩面不语)
冯婉瑜:(像个孩子)同志,对不住啊!我刚才……
丹丹:(小声地)爸……
陆焉识:(抑制住自己)冯老师,您要不要听一下焉识这几年的信啊?
冯婉瑜:(点头)好。
陆焉识:(抽出准备好的信)咱们念这封行吗?
冯婉瑜:行。
丹丹:(下)
陆焉识:一年又快过去了,我们老了,最近常常爱忘记事情,你呢?(抬头看冯婉瑜)你如果也有这种情况,少出门。如果实在要外出,最好写个条子放在口袋里,记上咱们家的地址。当然,最好有人陪着。冯老师,您经常外出吗?
冯婉瑜:(摇头)没有。(想了想)嗯,5号要去火车站。
陆焉识:非去不可吗?
冯婉瑜:我要去接我爱人,他给我写信了,说5号回来,我去接他。
陆焉识:您上个月5号不是去接过他了吗?
冯婉瑜:没接到。他来信说5号回来,没说哪个月,估计这个月5号准回来。
陆焉识:(不语,继续念信)天气冷了,一定要注意保暖,夜里要记住封火,否则会中煤气。我听说,你和丹丹最近出了点问题,她很难过,说你只记住她过去的不好,不想看见她。冯老师,是吗?
冯婉瑜:(点点头)
陆焉识:瑜,实在对不起,这是因为我改变了你们的生活。丹丹是个要强的孩子,即使她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终究她还是个孩子,谁又不会犯错呢?我不是一个好父亲,你应该做一个好母亲。所以,在这点上,我要批评你,你应该让她回家来住。
冯婉瑜:焉识是这么说的?
陆焉识:您看。
冯婉瑜:那就让丹丹搬回来住。
丹丹:(听到,上)
陆焉识:让丹丹搬回来?
冯婉瑜:搬回来!
丹丹:唉!
【鞭炮声】
陆焉识:时候不早了,我也该走了。
丹丹:(欲言又止)
冯婉瑜:同志,吃了饺子再走吧!
丹丹:是呀,吃了饺子再走。
(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饺子)
【鞭炮声】
【画外音】焉识读信:瑜,你和丹丹好吗?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当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踏上了归来的列车。穿越一望无际的大戈壁,与来时一样的景色,在我看来已经大不相同,因为路程的终点是你和丹丹。瑜,我将于本月5号到达北京,焉识。
【大雪,火车站】【火车进站声、广播报站声】
陆焉识推着轮椅带着冯婉瑜上,冯婉瑜手里拿着接站牌“陆焉识”,丹丹陪在旁边。
【火车进站声、广播报站声】
冯婉瑜把牌子交给陆焉识。陆焉识看了看,把牌子高高举起。
【钢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