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构成,具有组合、组装或建造、构造的意思,是一种创造形态的行为。色彩构成作为三大构成之一,属于设计领域内的色彩运用方法。它的基本概念是:将两个以上的颜色,根据设计的不同需要,按一定色彩配合的原则,重新组合、搭配,构成新的色彩关系。
色彩构成作为艺术专业的设计基础课,是衔接绘画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的桥梁,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也是色彩理论迈向专业设计的第一步。色彩构成课程侧重研究色彩本身的色相、明度、纯度之间对比与调和规律,以及色彩的情感和象征性等方面的问题。它强调其自身的创造意识,也充分发挥色彩概括、夸张的功能,是一种能够适应各类设计需要的新的色彩体系。色彩构成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循序渐进,才能逐步深化对色彩本质的认识,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本书的基本内容如下:第一,着重论述色彩的由来,即光与色彩,光与视觉、物体色,光与色混合的相互关系以及相关的物理原理,介绍色彩的体系以及色彩的特点、用途等。第二,讨论色彩的视觉效应,视知觉的多种表现(视觉引起的生理、心理的变化)。第三,介绍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变调、组调及各种调和推移。第四,探讨色彩的心理效应、人的心理与色彩的内在联系以及外在表现。第五,介绍色彩表现技法和表现方法。第六,探讨色彩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第七,讨论色彩的数字化设计和数字色彩的应用。本书穿插了两百多幅图,便于读者理解、借鉴和学习。
本教材在总结过去“色彩构成”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新增了色彩的设计技能、色彩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色彩的数字化设计等内容,力求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丰富灵活的实例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色彩应用能力,使学生对色彩的认识提高到一个现代设计的高度,这对于后续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有以下特点:
(1)在阐述清楚色彩构成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精选内容、合理安排、优化结构。
(2)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针对性强。
(3)本书具有工科特色,更适合工科院校的学生使用。
本书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卜林生(第8、9 章),陈黎、周海海(1~5 章),倪勇(第6、7 章),易志东(第10、11 章)编写。
本书适用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特别是适合作为工科院校学生的教材,亦可作为艺术设计自学者、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缺点或疏漏,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22 年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