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 纯度对比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纯度的色彩并置在一起,能够产生色彩的鲜艳或混浊的感受对比,这种色彩纯度上的比较,称为纯度对比。例如,一个鲜艳的纯红和一个含灰的红色并置在一起,能比较出它们在鲜浊上的差异。色彩之间纯度差别的大小决定纯度对比的强弱。不同色相的色彩也具有不同的纯度,各种色彩都具有不同的纯度,正是这种纯度的差异,使得每一种色彩产生奇特的情感和表情,这也是把纯度称为色彩的性格的原因。比如,高纯度的画面会给人留下刺激的感觉,而灰度的画面会给人留下发闷或呆板的感觉。善于运用纯度对比作用,就可以使画面产生响亮、活泼又含蓄的色彩效果,做到灰而不闷、艳而不燥。图3.24 为色彩的纯度对比。
图3.24 色彩的纯度
3.3.3.1 纯度对比的类型
单一色相的纯度对比,是指该色相与等明度的灰进行混合而产生的对比现象。
多色相的纯度对比,是指两种或多种色相并置时,因为各色相的纯度不同,会产生鲜艳或混浊的对比感受。比如红色与绿色并置,本身红色的纯度就较高,而绿色的纯度不及红色,所以这种对比下,红色就会显得更加的鲜艳。“绿叶衬红花”,就是这个纯度对比原理在客观世界的体现。
3.3.3.2 调整纯度对比的方法
要调整一个饱和度较高或者说鲜艳度较高的颜色的纯度,通过加入无彩色(包括白色、黑色、灰色)或者该颜色的补色,可以降低和改变该颜色的纯度。我们可以尝试把一种纯度为100%的纯色同灰色相混合,按一定的比例不断增加灰色,直至完全的中性灰,就可获得一个完整的纯度变化色阶(参见孟赛尔色立体)。在这个色阶上,可以分成9 个由鲜艳到混浊的等级,不同等级的颜色并置组合在一起,会形成纯度的弱对比、中对比、强对比。通常会把1~3 级纯度差的颜色对比称为纯度弱对比,弱对比的画面感会显得边界模糊,没有重点;把4~6 级纯度差的颜色对比称为纯度中对比,这样的画面比较统一;把7~9 级纯度差的颜色称为纯度的强对比,强对比的画面中饱和度高的色彩会被强调,整个画面感会比较生动。如图3.25 所示。
图3.25 纯度色阶
在改变颜色纯度的时候,随着加入颜色的比例的变化,原来色相的颜色冷暖倾向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冷色会逐步产生暖的感觉,暖色会逐步产生冷色的感觉。
3.3.3.3 纯度对比的基调(九大调)
色彩因为纯度差异的变化会形成强、中、弱的纯度对比,依据画面中面积区域较大的颜色纯度,产生三种不同的纯度对比基调。
我们可以尝试把一种纯度为100%的纯色同灰色相混合,按一定的比例不断增加灰色,直至完全的中性灰,就可获得一个完整的纯度变化色阶(参见孟赛尔色立体)。我们可将色彩的纯度从灰至纯色分成11 个纯度色阶(0 至10,其中0 为无彩度的灰、10 为纯色)。其中位于0~3 色阶为灰调、4~6 为中调、7~10 为鲜调。
低纯度基调(灰调)——当低纯度的颜色在画面中占绝对比例时,会形成低纯度基调。这样的画面显得较灰,同时具有混浊、不干净不爽利的感觉。在低纯度基调中,根据附属面积颜色的纯度不同,依次分为低纯度基调的强对比、中对比、弱对比。
中纯度基调(中调)——当中纯度的颜色在画面中占绝对的主导面积比例时,会形成中纯度基调。这样的画面相对要显得耐看、平稳。在中纯度基调中,根据处于附属面积颜色的纯度差异,依次可分为中纯度基调的强对比、中对比和弱对比。
高纯度基调(高调)——当高纯度颜色在画面中占绝对的主导面积比例时,会形成高纯度基调。这样的画面显得鲜艳明快。在高纯度基调中,同样依据附属面积颜色的纯度的不同,又分为高纯度基调的强对比、中对比、弱对比这三种情况。
这三种基调中的各三种组合情况被称为纯度对比的九大调。除了上面三种基调各有各的画面感受外,强对比、中对比、弱对比也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感受。
纯度强对比——无论在高纯度对比基调中还是低纯度对比基调中,因为同时出现的颜色的纯度差异较大,画面会显得主体突出、特征明显。
纯度中对比——在纯度对比的各种基调中,由于每种颜色纯度差异处于一个适当的距离,这样的颜色组成的画面就会显得层次丰富、耐看。
纯度弱对比——不管是纯度对比的什么基调,弱对比中的各个颜色的纯度比较接近,同一色相下,颜色与颜色之间都会形成融合,边界不清,会出现分辨主体无力的现象,画面感较平。因此在处理画面时,需要通过将色相和明度的差异拉大,才不会出现画面过于呆滞的感觉。如图3.26 所示。
图3.26 纯度对比的基调
通过上面的描述可以知道,画面中心的突出,不一定必须依靠色相解决,通过色彩纯度对比的有效搭配,也能形成比较协调并且主体明确的画面感受。并非各种鲜艳的颜色堆砌就会生动,因为人眼存在视觉补色,这些高纯度的颜色在一起也会互相排斥、互相削弱,反而使画面缺少生机和重点。图3.27 为纯度对比示例。
图3.27 纯度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