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工业产品色彩的要素
11.2.1.1 总体色调的选择
色调是指色彩配置的总倾向、总效果。任何产品的配色均应有主调色和辅助色,只有这样才能使产品的色彩既有统一又有变化,色彩愈少要求装饰性愈强,色调愈统一,反之则显得杂乱。工业产品的主色调以1~2 色为佳,当主色调确定后,其他的辅助色应与主色调协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色调。色调的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
第一,满足产品功能的要求。在选择产品色调时,应首先考虑满足产品功能的要求,使色调与功能统一,以利于产品功能的发挥。
第二,满足人—机协调的要求。产品色调的选择应使人们使用时感到亲切、舒适、安全、愉快,满足人们的精神要求,从而提高工效。
第三,适应时代对色彩的要求。不同的时代人们的审美标准不同,如20 世纪50 年代,色彩倾向暗、冷单一的色,而60 年代逐渐由暗向明、由冷向暖,由单一到两套色或多色方向发展。而目前工业产品的色彩则向偏暖、偏明、偏低纯度的方向发展,多用浅黄、浅蓝、浅绿色,使产品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第四,符合人们对色彩的好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对色彩有不同的爱好,因此在产品设计时应了解使用对象对色彩的好恶,使产品的色调符合当地人的心理倾向,这样产品在商品市场上才有竞争力。
11.12.1.2 重点部位的配色
当主色调确定后,为了强调某一重要部分或克服色彩平铺直叙、单调,可将某个色进行重点配置,以获得生动活泼、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工业产品的重点配色,常用于重要的开关,引人注目的运动部件,商标、厂标等。
重点配色的原则如下:
① 选用比其他色调更强烈的色彩;
② 选用与主调色相对比的调和色;
③ 应用在较小的面积上;
④ 应考虑整体色彩的视觉平衡效果。
11.2.1.3 配色的易辨度(又称视认度)
易辨度的高低取决于两者之间的明度对比。明度差异大,容易分辨,易辨度高,反之则易辨度低。对仪器、仪表、操纵杆等的色彩设计,易辨度对安全准确的操作、提高工效以及精神上的享受有很大影响。
11.2.1.4 配色与光源的关系
不同的光源所呈现的色光也不同。产品有其本身的固有色,但被不同的光源照射时,所呈现的色彩效果各不相同。因此在配色时,应考虑不同的光源对配色的影响。只有当色光与所配置的色相吻合时,才能使所配的色泽更鲜明,否则将发生配色的失真。故在色彩设计时,应考虑光源色对产品固有色的影响,以达到配色的预想效果。
11.2.1.5 配色与材料、工艺、表面肌理的关系
相同色彩的材料,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所产生的质感效果是不同的。如电视机、录音机等的机壳虽色彩一样都是工程塑料(ABS),但由于表面肌理有的表面是有颗粒的,有的是条状的或表面平整有光泽的等,它们所获得的色质效果是不同的。又如机械设备,根据功能和工艺的要求,对某些部件可采用表现金属本身特有的光泽,既显示金属制品的个性和自然美,也丰富色彩的变化。因此,在产品配色时,只要恰当地处理配色与功能、材料、工艺、表面肌理等之间的关系,就能获得更加丰富多变的配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