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 环境设计中色彩的作用

9.2.1 环境设计中色彩的作用

9.2.1.1 功能性作用

色彩具有物理属性,不同的颜色对光线有不同的反射程度,如长波系的暖色反射率大,短波系的冷色反射率小。反射率越小,色彩吸收的热能越多。色彩的这种特性可以应用于对光热指标有要求的环境设计中。如粮仓或油库的建筑设计,把屋顶涂上银色反光材料,可以经济有效地降低室内温度。

9.2.1.2 审美性作用

色彩能丰富空间层次,强化环境特征,完善和统一环境设计。

色彩有进退感,暖色、高明度色有前进、膨胀感;冷色、低明度色有后退、收缩感。利用色彩的这些特点,可以改变环境的空间层次感,对环境中物体的比例关系进行一定的调整,使其看起来更协调。同时,色彩的对比关系或排列组合方式还可以使环境产生主次关系,达到强调节奏、美化环境的效果。

9.2.1.3 识别性作用

色彩在环境中的差异起着识别的作用,可以传达多重信息,如划分空间层次,区分功能区、材料、结构等。如法国的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采用色彩区分不同的供暖管道系统:红色表示交通系统,绿色表示供水系统,蓝色表示空调系统,黄色表示供电系统等,体现了设计的条理性,使该建筑有极强的视觉识别性。

9.2.1.4 情感性作用

色彩除了能引起人们的心理、生理反应外,还可以引发人们的联想,产生不同的象征意义,暗示某种抽象的精神。环境设计可以借用色彩传达某种信息,如中山陵建筑的蓝色琉璃瓦屋顶,象征着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襟和志向。不同环境下的人都有自己所喜爱的色彩。环境色彩具有的象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传递着文化信息,对于我们理解环境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