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 色彩的膨胀与收缩感
当形状相同、大小相同而颜色不同的色块放置在一起比较时,可以观察到它们在视觉中的大小感觉略有不同。例如,图 3.8 中,黑、白两个色块放置在一起,明显可以觉察到白色的面积看起来比黑色要大。这就是色彩的膨胀与收缩的错觉。
这种错觉是由透镜材料对各种色光的折射律不同所致。因折射率不同,故透镜对各种色光的焦距也就不同,而成像的位置与大小又决定于焦距的位置(即远近),所以,色像差有位置色差(亦称“纵向色差”)和放大色差(亦称“横向色差”)两种。人的眼球中的透光的晶状体与玻璃体也是一种透射材料,当光透射时,同样有不同的折射率,焦距也有远近之差。一般情况下,波长短的冷色光往往在视网膜前成像,而且较波长长的暖色光成像小。波长长的暖色光往往在视网膜后成像,而且较波长短的冷色光成像大,故波长长的红橙色有迫近感与扩张感,而波长短的蓝紫色有远逝感与收缩感。
由于各种不同波长的光通过眼睛的晶状体后聚焦点并不完全在一个平面上,视网膜上影像的清晰度也有区别。光波长的暖色影像感觉上好像焦距不准,具有一种扩散性,因此模糊不清;光波短的冷色影像具有一种收缩性,因此比较清晰。所以我们平时注视红色时,时间一长就感到边缘模糊不清,有眩晕感;而当我们看青、绿色时感到冷静、舒适、清晰。图3.9 为不同色光的成像。
图3.9 不同色光的成像
色彩的膨胀与收缩感,不仅与波长有关,也与明度有关。同样粗细的黑白条纹,其感觉上白条纹要比黑条纹粗;同样大小的方块,黄方块看上去要比蓝方块大些(见图3.10)。在白底上的黑字如果太小了就单薄,看不清。如果是在黑底上的白字,那么白字就要比刚才那种黑字要小些,或笔画细些,这样才显得清晰可辨,如果与前面那种黑字同样大,笔画同样粗,则含混不清。亮着的日光灯,看起来比不亮的时候要粗,也是同样的原因。这也叫作光渗现象。
图3.10 黄色与蓝色的大小视觉差异
进行应用色彩设计时,为了达到各种色块在视觉上大小一致,就必须按色彩的膨胀和收缩规律进行调整。法国国旗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设计的是红、白、蓝三色条纹并列放置,开始设计宽度完全相等,但当升到空中后,感觉显得不相等了,为此专门招集色彩学家们共同研究,最后才知道这与色彩的膨胀感和收缩感有关,当三色比例调整到红35、白33、蓝37 时,视觉上才感到完美(见图3.11)。
图3.11 法国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