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社会文化与民族心理

5.5 社会文化与民族心理

社会文化是地域性和群体性的,不同的地域、民族有其不同的社会文化,其文化滋养着各自独特的色彩审美趋向。

在中国,五行色为传统色彩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考工记》中明确有记载:“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漏,黑与青谓之献,五采备谓之绣”“土以黄,其象方天时变”。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理论的基础上,古人对色彩进行了归类,即分为青、赤、黄、白、黑五色,明清皇宫建筑只取青、黄、赤三色以示大吉大利(如图5.11 所示)。青色指绿色,象征勃勃生机,有朝气蓬勃向上之意,因此明朝初建时,紫禁城东部的宫殿,均覆绿色琉璃瓦。赤色指红色,象征红红火火,有“光明正大”之寓意,因此紫禁城宫墙、殿柱都采用红色。黄色属土居中央,象征至尊至大,有支配四方之意,因此黄色就成为皇帝的专用颜色,皇帝的宫殿全以黄色琉璃瓦为房顶,内部装饰也多以黄色或黄金作金箔粘贴于宫内各方。

图5.11 清朝宫殿

其他国家对一些特定的色彩也有相应的文化心理。比如,白色、红色、紫色和绿色在1570 年被教皇皮乌斯五世确定为礼拜的色彩。在这些礼拜的色彩中,绿色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色彩。绿色是普通礼拜日的颜色。与此同时,在欧洲,绿色又是毒药的颜色,如果问一个欧洲人一条龙是什么颜色,每个欧洲人都会自然而然地回答:“绿色。”虽然并没有人见过龙,但在人们的想象中所有的魔怪都有绿色的眼睛。由此可见,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文化心理下,有不同的情感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