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色相

2.3.1 色相

前面分析过色彩知觉产生的物理原理,人们能够辨认出的红、橙、黄、绿、蓝、紫等不同的色彩,是由光波的不同波长决定的。为了描述不同的色彩效果,人们用名词给这些不同感觉的颜色加上名称,当我们用语言说出某一种颜色的名称,如“橙色”时,听者或读者就会在头脑中想象出这种颜色的面貌来。这就是色相的概念(见图2.12)。对单色光来说,色相决定于该色光的波长;对复色光来说,色相决定于复色光中各波长色光的比例。

图2.12 不同的色相

可见光谱中的基本色相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它们的波长从长到短按顺序排列,人们感受到的是美丽而和谐。除了这七种光谱基本色相,同样是红色,人的眼睛又能分辨出波长有细微差别的紫红、朱红、粉红、深红、土红等不同的色相。如果在这些红色中再加入白色,又能调和出无数偏浅的红色。同理,同样都是绿色,人们能分辨出翠绿、草绿、橄榄绿、粉绿等不同的色相,等等。

光谱色的色相序列是呈直线排列的,若把可见光谱的两个极端色——红色与紫色首尾相连,组成一个圆形序列,则恰好可以形成视觉上连续变化的、循环的效果。因此,在应用色彩理论中,通常用色相环而不是用直线序列来表示色相系列。最简单的色环由光谱上的6 个色相环绕而成,如果在这6 个色相之间增加一个过渡色相,如红与橙之间增加红橙色,红与紫之间增加紫红色,还有黄橙、黄绿、蓝绿、蓝紫等色,就构成了12 色相环(见图2.13)。12 色相是人的眼睛很容易分辨的色相,如果在这12 个色相间再增加一个过渡色,如在黄绿与黄之间增加一个绿味黄,在黄绿与绿之间增加一个黄味绿,以此类推,就会组成一个24色的色相环。24 色相环会呈现出更加微妙而柔和的色相过渡。

图2.13 12 色相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