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情绪

第八节 梦中的情绪

斯特里克说过的一句话让我们注意到,梦中情绪的表达可不像梦的内容那样,在我们醒来的时候很快被随随便便忘记。“如果我在梦中害怕盗贼,盗贼当然只是想象出来的,但那恐惧感却是真实的。”相反,如果我在梦中感到高兴,那么这种兴高采烈的感觉也会被同样表达。梦中体验到的情绪和清醒状态下感受的情绪一样逼真,梦通过情绪而不是观念上的内容,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应当被看作一种真正的精神经历的要求。当我们处于清醒的状态下时,我们没有办法单纯地判断单一情绪的精神价值,除非它能够和某种观念内容联系在一起。而且,如果一种情绪和一种认知无法在性质和强度方面相匹配的话,那么我们在清醒状态下的理智判断就会变得无比混乱。

事实上,梦中的认知内容并不总制造出我们在清醒状态下所预料应有的某种情绪,这是一个让人感到奇怪的问题。斯特鲁姆贝尔认为,认知内容入梦时不带有任何精神价值。但也不乏与之相反的例子,即一些看起来很平常普通的事件,结果却可能引起了很强烈的情绪波动。在梦中,可能会置身于一个非常可怕、危险或是令人讨厌的情境中,却并不觉得恐惧和厌恶。另一方面,有时候我却会被一些本来无害的事情吓倒,或是因为一些看似无聊、幼稚的事情而高兴得手舞足蹈。

不过,这个看似不可思议的谜团解决起来可能会比任何其他的梦的问题都要快,都要更彻底,只要我们的关注点从梦的显意转到梦的隐意上,我想我们也无须对它进行过度解释了,因为它显然被解决掉了,不存在什么疑问了。精神分析理论告诉我们,认知内容是经过置换与移位过程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梦中的情绪却保持改变。因此,对于认知内容经过梦的改装后不再适合丝毫未变的梦中的感情,我们是不必感到惊奇的。同样,通过精神分析把正确的内容放回原位时,我们也无须惊讶不已。

在一个检查机制严苛影响的情况下,在精神组合中,只有情绪没有受到压抑或变形等之类的改变而可以直接不受阻挠地入梦,因此仅凭这一点,情绪就可以指导我们的解析走在正确的路上。相对于那些精神病患者来说,这种分离情况要比在梦境中表现得更明显。这是因为,情绪总是正确的,是喜是怒不会有错。但神经活动的指向物不对,所以情绪过分强烈时就变得令人费解。当一个癔症患者惊异于自己居然因为某些琐事而感到无比害怕时,或当一个强迫症患者为自己因无足轻重的小事就强烈自责而感到难以理解时,其实他们都错了,因为他们把那些认知内容,比如细小的琐事以及无足轻重的东西当成了关注的焦点,而且他们把这个认知内容当成了他们逻辑思考的起始点,所以他们的努力是南辕北辙的。但是,精神分析可以让所有的元素重新回归原位的,精神分析能够确定,所有情绪都有其依据,但在寻找这种情绪相对应的内容时,原本真正的起因被压抑,通过置换作用找到了替代物。因此,解读的必要前提是,情绪与那些认知内容之间并没有形成那种我们以为的不能分离的有机整体,恰恰相反,既然它们能连接在一起,那它们也可以分开。这一点已经得到了梦的解析理论的证实。

所以现在,我会先列举一个梦例。这个梦中的认知内容看起来似乎可以激发强烈的情绪,但事实上却并没有出现,通过精神分析我们可以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