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2 含中心圆孔矩形板的拉伸问题

11.3.2 含中心圆孔矩形板的拉伸问题

如图11-15所示,边长l=1 m的正方形薄板中心含直径为0.1 m的圆孔,板两对边受均布拉力载荷p=100 MPa,另外两对边为自由边界。弹性模量E=210 GPa,泊松比v=0.3。求圆孔周围A点和B点的应力集中系数。

圆孔周围的应力集中系数是实际应力与名义应力σ= 100 MPa的比值,因此,上述问题转化为求解正方形板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场。

图11-15 求解模型

(1)建模

在Command Window中输入“>>pdetool ”,启动PDE Toolbox。单击工具栏中的按钮,在绘图区画一个矩形R1;同理,用按钮画一个椭圆E1。先后用鼠标左键双击矩形和椭圆,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入图11-16中所示的数字,生成如图11-17所示的求解区域(这里也可以先设置Grid spacing,再选用Grid和Snap来定位图形,划定求解区域)。

在“Set formula”一栏中将默认的R1+E1改为R1-E1,完成含中心圆孔正方板的求解区域的划定,最后的求解区域如图11-17所示。

先在工具栏右侧的下拉菜单中选择“Structural Mech”→“Plane Stress ”,再单击工具栏中的按钮,绘图区的图形由灰色变成红色的线条(图11-17)。

图11-16 建立几何模型

图11-17 设定求解区域及边界条件

双击红色的边界线,会弹出如图11-18所示的对话框,在“Condtion type”复选框中均选择“Neumann”,线1的“g1”改为“-100”,线2的“g1”改为“100”,其余均为默认值。注意:线5包括4条线,需要分别设置其边界条件。

图11-18 边界条件的设置

单击工具栏中的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完成如图11-19所示的设置。

图11-19 材料参数的设置

依次单击工具栏中的按钮,完成求解区域的网格剖分。结果如图11-20所示。

图11-20 自动划分网格

(2)求解和画图

单击工具栏中的按钮,开始解偏微分方程。

单击工具栏中的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Plot type”选择“Color”和“Contour”;“Property”依次选择“x stress”和“y stress ”。单击“Plot”,则在绘图区给出如图11-21所示的x方向和y方向的应力。

图11-21 计算结果

(a)x方向应力σx;(b)y方向应力σy

根据上述应力结果,可计算得到应力集中系数。

(3)分析与思考

1)网格疏密对计算结果和计算时间的影响

计算时间与节点数即网格的密度基本成正比。一般情况下,网格越密,计算结果越好。但前面已经论述过,这种关系并不总是成立的。表11-1和图11-22为不同网格密度时计算结果和计算时间的比较,从中可以看出:开始时,随着网格密度的增加,计算精度会有很大的提高,但当网格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密度,计算精度反而会有所下降。因此,在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时,选择合适的网格密度不仅能有效节约计算时间,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计算精度。

表11-1 不同网格密度时的计算结果和耗时

图11-22 不同网格密度时计算结果和计算时间曲线

2)如何理解工程中“无限大”的概念

固定板的尺寸,变换圆孔的直径φ,考察不同孔径下的应力集中系数。应力集中系数k随板长与圆孔直径比l/φ的变化曲线如图11-23所示(图中同时画出了含孔无限大板的理论应力集中系数,即k=3的线)。从图中可见,当l/φ较小,即孔相对于板比较大时,k与3有较大差距;随l/φ增大,k逐渐减小并接近于3;当l/φ较大时,k几乎等于3。

工程实际中并不存在无限大的结构,但有些问题(如上述问题当r很大时)可以等效为无限大结构问题,因此,弹性力学中一些无限大问题的解不只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图11-23 孔边应力集中系数k随板长/孔径(l/φ)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