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无人机的广义定义
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其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进行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是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当前,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据推算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贡献15.7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而中、美两国将占据其中的70%。准确预判人工智能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人工智能是一种通用技术,具有基础设施的外溢性特征。通用技术是全面影响经济各个产业的具有基础性和通用性特征的技术,如推动三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技术、电力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通用技术,“人工智能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这意味着虽然人工智能应用的是市场化运作,但是人工智能的外溢性特征要求政府进行必要的投资建设。当前,全球主要经济大国均将人工智能视为赢得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提升到了国家战略规划的高度,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人工智能研发。
现在提到人工智能,人们想到最多的就是无人机。而现在各种无人机的种类层出不穷,人们也纷纷瞄准了无人机市场。但并不是所有的无人机都是人工智能的,通常情况下,无人机被理解为“无人驾驶的飞机”,实际上,应当把它理解为“机器人”的一种。它可以代替人们前往那些不适合人类前往的区域,开展如调查、探索、救援等人们期望其能够完成的工作。按照运行空间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各种在太空、地外天体、地球大气层、地(水)面、地(水)下、某一系统(内)外运行的,通过遥控方式或原始设定的程序自行执行相应任务的各类无人载具定义为更广义的无人机,这里的“机”不再是单纯的“飞机”,而是“机器人”。
机器人(Robot)是指能自动完成工作的机器装置,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接受人类直接指挥控制、通过运行储存在自身内部预先编排的程序来执行任务,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来自行决定任务的执行方式和顺序。机器人的核心任务就是协助或取代人类进行工作(例如,在制造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区域工作)。机器人是整合“控制、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高级产物,目前在工业、医学、农业甚至军事等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图1-6所示为本田公司研发的ASIMO机器人。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进入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它们有的在工厂里协助人类实现大规模自动化生产制造,有的在遥远太空对未知世界进行探测,有的深入水下帮助我们搜寻飞机(舰船)残骸或科考勘察等。不难看出,人类研发的各种深空探测器、地外天体着陆器、人造卫星、无人驾驶航空器、无人驾驶船舶、无人驾驶潜航器等都可以划分到广义“无人机”的范畴。所以,对于无人机的领域,其外延是很大的。图1-7所示为我国研发的自动水下航行器;表1-1为广义无人机的划分标准。就本书而言,我们仍然只研究在大气层飞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
图1-6 ASIMO机器人
图1-7 自动水下航行器
表1-1 广义无人机的划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