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 言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国家顶层设计之一,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京津冀一体化由首都经济圈的概念发展而来,包括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秦皇岛、廊坊、张家口、承德,涉及京津和河北地区11个地级市。区域面积约为21.6万平方千米,人口总数约为1.1亿人。此地区音乐文化资源丰富,有民间流传下来的音乐,包括民歌、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有20世纪初受西方音乐文化影响而产生的音乐。京津冀音乐是生活、劳动在京津冀地区的人民群众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作的精神财富,音乐健康、质朴、优美且生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同时富有现代社会气息,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在京津冀精神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京津冀民歌为京津冀地区的民间歌曲,包括北京、天津及河北地区两市一省的民歌。北京民歌按体裁可分为:号子、花会歌、小调、风俗歌、叫卖歌及儿歌;天津民歌有民间的夯号、秧歌、小调、喜歌、抗肩号、花鼓调、旱船调、十不闲、打花棍及小曲;河北民歌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花会歌曲、叫卖歌、儿歌及少数民族民歌。号子或被称为劳动号子,产生于劳动中,韩婴在《韩诗》说道“劳者歌其事”,民歌中包含着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内容,旨在协调劳动动作,鼓舞劳动情绪。根据劳动种类又可分为海洋渔号、内河渔号、船工号子、工程号子及搬运号子。从民歌的起源形成来讲,它有着悠久的传统。民族音乐中蕴藏着民族的本质,有着超越语言的民族的灵魂,展现了民族的生活、精神、感情及哲理。京津冀民歌是现存活化石,梳理民歌过程,就是现代寻访历史的心路历程。民歌也是文化,民歌的解读就是文化释读的过程。民歌是民族文化的精粹,集中体现了独具特色的民族精神、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

民歌也是文化,民歌的解读就是文化释读过程。民歌是民族文化的精粹,集中体现了独有特色的民族精神、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教材,也可为民歌音乐爱好者提供参考。由于作者学识有限,书中不足、错误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不吝批评赐教。

金红莲

201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