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河北小调山歌

四、河北小调山歌

在河北的山歌中,有些山歌是小调性质的,是由小调转化而来的。这类山歌的音程跨度小,旋律起伏较小。比如谱例4-5所示,这是流行于河北张家口沽源县的一首山歌《大青山乌啦啦山套山》,这首作品由两个乐句构成,装饰音比较多,具有很强的小调性。共有五段唱词,表达了情妹妹对心上人的想念之情。

谱例4-5:河北沽源县山歌《大青山乌啦啦山套山》

河北的山歌大多数题材都是表达男女爱情故事的。篇幅不长,表达感情开门见山,具有直抒性,不会迂回婉转。

京津冀地区中河北地区的山歌分布相比较而言较多,天津次之,由于文献材料有限,目前没有搜集到北京地区的山歌,故而在本章节中没有体现。

河北地区的山歌与其他西北地域的山歌风格相似,整体都偏高亢,作品的旋律线条起伏比较大,高声区比较多,这些旋律上的特色也是西北地域山歌整体的特点,这与该地的地域特色以及风俗人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高亢的音调才能够将该地区中人民的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天津地区的山歌风格与河北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旋律线条没有那么大的起伏,更加平稳,这与天津的地域地形相吻合,平原地形为人们的交流以及文化的交融提供了便利条件,故而其山歌的风格上就与其他北方地域的山歌风格形成了差异。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山歌也在随着时代而不断发展创新,传统的山歌与现代化的舞台以及声光电相结合,为山歌的传承以及发展提供了新的营养以及媒介,但是山歌原本的“山野性”魅力也或多或少地有所丧失,故而在山歌的现代化发展中首先应该注意一个前提,那便是保证其原汁原味,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山歌才能够发挥出其真正的“山野”魅力。

【注释】

[1]周青青.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教程[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28.

[2]冯骥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代表性项目卷[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151.

[3]江明惇.汉族民歌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102.

[4]江明惇.汉族民歌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130.

[5]河北省文化局民歌编选小组.河北民歌选[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79:3.

[6]冯骥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代表性项目卷[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138.

[7]杨和平.民间音乐[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