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河北吟唱调
河北的吟唱调独具特色,该地区吟唱调包括儿歌、摇篮曲、叫卖调和风俗仪式中的吟唱调等。其中河北地区儿歌有《小白菜》《狸猫抓雀》《小放羊》《催眠曲》等。音乐特点是以吟诵性为主,旋律形态比谣曲更为接近自然语言特点,乐曲的结构相对简单,完整性与独立性较弱。
河北代表性儿歌《小白菜》反映了旧社会幼女受后娘虐待、怀念亲娘的痛苦心情。这首歌因带有巨大的感人力量,而被广泛流传。这首民歌一字一音,三字一句,共有四句构成。旋律呈下行趋势,加上句尾的长音,造成了一种“哭泣”的音调。最后两句“亲娘啊,亲娘啊”作为补充句,更加烘托了对亲娘的思念之情。这首优秀的传统民歌被众多的作曲家运用。
谱例5-17:河北吟唱调中儿歌《小白菜》
比如耳熟能详的《山不转水转》,第一乐段的旋律走向和《小白菜》的旋律走向是一致的,其乐句的落音分别为“re、do、la、sol”。正是因为这种一致,使得这首歌曲符合众多人的审美取向,得以广泛流传。《弯弯的月亮》是由李海鹰作词作曲,刘欢演唱的流行于乐坛的精品歌曲,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作曲家也运用了《小白菜》的创作手法,只是在节奏气息上变得更为绵长,全曲以《小白菜》的音调作为基本框架,乐句尾音同样落在“re、do、la、sol”四个音上。以《小白菜》为素材的主题在全曲中出现了三次,经过润色与《小白菜》相比,少了些凄凉,多了些温婉。
此外还有很多的流行歌曲也运用了《小白菜》作为音乐素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就像施咏所说:“一曲燕赵小曲《小白菜》,经过时空轮转,演绎着诸多的现代变体。不但可以穿越时空地吟唱着现代人的悲伤思念,还可以加花转调,娓娓叙述着‘山水轮转’的人生哲理,更可以漂洋过海,‘嫁接’出带有异邦情调的蓝调‘小白菜’。”
河北霸州的《狸猫抓雀》是教导儿童数数的数字歌,歌词内容上比一般数字歌略显复杂。儿歌第一段从家雀数数,第二段再数狸猫。在河北,狸猫也称之为山猫,比普通的猫大,野生猫居多,其毛颜色有棕黄色,也有黑色斑纹。麻雀有翅膀,狸猫没有翅膀而有四条腿,这给数数的儿童添加了迷惑,也增加了儿童数数难度。音乐中大量运用衬词,这点与天津的《数麻雀》相似,围绕核心音徵音与羽音进行,而最终落在商音,这是比较有河北特色的音乐风格。
谱例5-18:河北霸州儿歌《狸猫抓雀》
《小放牛》是一首流传于河北中部的儿歌,是民间传统歌舞《小放牛》的一段载歌载舞的男女对唱。曲调以典型的上、下句结构和对歌的形式来咏唱历史人物。前四句问四个历史问题,后四句是回答,描绘了村姑向牧童问路、俏皮牧童故意为难的生动生活画面。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旋律流畅,音调明快,生活化的语言朗朗上口,音乐极富表演性,切分音和乐句中六度大跳的运用,增加了旋律的动力,更能表现出人物的纯真、俏皮、活泼和风趣,充分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和开朗乐观的性格。
谱例5-19:河北儿歌《小放牛》
催眠曲又叫摇篮曲,是大人哄小孩睡觉时歌唱的功能性声乐曲。伴随着婴孩的诞生,母亲或祖母要唱首摇篮曲给婴孩听,可以说摇篮曲是人类听到的第一首乐曲[56]。世界各国各地区有婴孩诞生的地方大多数会有摇篮曲,京津冀地区各个地区都有摇篮曲。河北地区的催眠曲的曲调中前半部出自《小白菜》,节奏韵律上有些改动,而后半部是派生出来的旋律,如谱例5-20。
谱例5-20:河北昌黎地区《催眠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