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民歌的发展

第三节 京津冀民歌的发展

隋唐五代时期(581—960年)跨度共379年,其中唐代(618—907年)跨时最长,达289年,这是民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隋代的建立结束了南北朝的对峙,统一了全国,为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唐代时期逐渐走向繁荣,步入了中国古代社会鼎盛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及文化都得到了全面发展,使中国成为屹立于东方的强大的帝国。到了唐代后期,国家由盛转衰,内忧外患接踵而至,最终导致唐代的灭亡,继而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治局面。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大,以及实施的宽容外交政策,与其他地区的音乐交流日益增多,吸收其精华,交融于本国音乐,增强了京津冀等地区的地方民歌。西域的乐器逐渐深入民间,获得中原人民的喜爱,与中外民间音乐的交流进一步扩展,京津冀地区民歌内容与形式上更加丰富,富有变化,更为多彩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