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农事号子
农事号子是农民们在进行农业劳作时所演唱的号子,根据劳动的强度以及密集度进行即兴演唱,所以具有很强的即兴性。农事号子有的是在集体劳作过程中进行演唱的,有的仅仅是一个人在从事农活时演唱的,但是不论是集体劳作时演唱还是单个人劳作时演唱,都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农事活动而进行的,目的都是为农事活动所服务的。
农事号子普遍流行于各个农业区,常以各种农事劳动命名[6]。比如车水号子、打场号子等,在少数民族地区也有自己的农事号子,比如藏族的果谐、朝鲜族的插秧谣、羌族的打场歌等。
农事号子一般采取一领众和的方式进行演唱,领唱者唱歌词、附和者唱衬词,歌词的内容与劳动的内容相一致,也有即兴编创的,内容涵盖面较广,从生产故事到历史故事以及男女爱情故事等。
农事号子的音乐既有流畅抒情的,也有高亢粗犷的,具有山歌的风格。节奏方面紧凑鲜明,一般采用2/4拍子,还有采用2/4和3/4混合拍子的,在音乐结构方面形式多种多样,有两句式、四句式以及多句式。在北京地区,目前有谱例记载的农事号子主要有踩曲歌、灌歌以及水工歌等。
1.踩曲歌
流行于北京顺义县(今顺义区)的踩曲歌,是当地农事号子中的一种,踩曲是酿酒过程中的一个必经程序,踩曲就是将酿酒所用的酒曲踩瓷实,以便更好地进行发酵。
酒曲的起源已不可考,关于酒曲的最早文字可能就是周朝著作《书经·说命篇》中的“若作酒醴,尔惟曲蘖[7]”。原始的酒曲是发霉或发芽的谷物,人们加以改良,就制成了适于酿酒的酒曲。由于所采用的原料及制作方法不同,生产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异,酒曲的品种丰富多彩。大致在宋代,中国酒曲的种类和制造技术已基本上定型,后世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些改进。
这首踩曲歌采用的是最常用的农事号子的2/4拍,是一首只有领唱的号子,通过领唱者的领唱来统一大家踩曲的节奏,从歌词内容“我要是一吆喝,大家全猫腰”可看出,踩曲歌起到调节劳动节奏的作用,也起到为大家加油鼓劲的作用。
谱例3-9:北京顺义县农事号子《踩曲歌》
2.水工歌
这是旧时京西煤窑传唱的一首歌。水工,是旧时京西煤窑的一个工种,专门负责从井下往外排水。旧时没有机器,煤窑排水完全依靠人力,矿区内也就出现了一批以从事煤窑排水为业的人 [8]。
煤窑排水,有立井排水和斜井排水之分。立井排水,采用辘辘提升水桶方式。斜井排水,在水量小时,以容器装水人力背运出井或逐人传递接龙方式排出井外;井下水量大时,则需在斜坡一侧以木板和红泥层层筑成水坝坑,将水从井底逐坑层层淘到高处出井排放。淘舀水用柳条编成的水斗子,每斗水约40斤重。淘水时需大家一齐动手,每坝一人,动作协调,层层递进。这样就出现了劳动号子,产生了水工歌。水工歌一唱,淘水就正式开始了。
唱水工歌者,一般为水工头。淘水时,水工头站在窑口坝旁,一边舀水,一边唱歌,口手不停。歌词有的是传承之作,有的是信口编来。有时候悠扬婉转,有时诙谐幽默。主要是用歌声指挥水工,协调动作,解除疲劳。
民国年间,随着机器水泵在京西煤窑的应用,采用人工淘舀的排水方式逐渐减少。新中国成立后,京西煤窑的人工排水基本终结。
谱例3-10:北京门头沟区农事号子《水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