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船工号子
北京船工号子,就是流行于北京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地区的运河船工号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大运河北端的起点便是北京市通县。通县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在历史上是漕运、仓储重地,交通便利,是北京通往天津、承德、秦皇岛等地的必经之路,素有“北京东大门”之称 [2]。
《日下旧闻考》中记载道:“通州取漕运通济之义。”[3]通县旧时叫作通州,其位于北京的东部,历来都是京津水陆交通的枢纽、重要的漕运码头以及货物的集散地。在当时通县的运河的河道上,船队以及船工往来不绝,而伴随着络绎不绝的船队的就是此起彼伏、气势磅礴的船工号子声。据通县郎府乡张各庄村的韩友思讲,“先辈们曾说过,那时的运河不分昼夜地运送漕粮,所以昼夜都能听到船工号子声震天,有人说起船工号子声犹如十万八千嚎天鬼”,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年在大运河上漕运船队的浩浩荡荡以及船工们喊号子的盛况。
大运河在历史上不仅是南北方进行物资交流的重要通道,而且也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据运河号子的演唱者说,流行于通县的运河号子,是从南方漕运的船民那儿学来的。1943年后,随着运河的断流,通县的码头地位逐渐消失,运河上的船工号子慢慢也就失去了其使用的功能。
运河船工号子同其他的劳动号子一样,采取一领众和的演唱方式。船工们根据运河的水势以及劳作顺序进行相应的演唱,比如在逆水顶风行船时就会演唱拉纤号子;顺水行船时演唱摇橹号子;当船停靠在码头卸货时,根据卸货的整个劳作过程演唱出仓号子、上肩号子以及搭跳扛粮号子。
运河船工号子主要以运河上船工们的工作流程为主要题材,根据船工劳动生产的流程,船工号子主要分为运河起锚号子、运河拉桅号子、运河摇橹号子、运河拉纤号子以及运河出仓号子,这些号子的节奏以及韵律与船工们在运河上劳作的强度环环相扣,船工们在运河上劳动时喊唱着这些号子,保证了其劳动动作的一致性,也释放了疲惫的身心,大大提高了船工们的劳动效率。
1.运河起锚号子
运河起锚号子,是在船要起航时所演唱的,起到传达号令的作用。如谱例3-1所示,这首起锚号子在篇幅上非常短小,整曲仅有9小节,共四个乐句,调式为降E小调,整首作品的旋律较平稳,没有连续的大跳音程。船工们在演唱时速度比较缓慢,给人一种比较沉着、稳重的感觉。起锚号子根据起锚时候的劳作力度强弱在演唱的速度上有所体现,由开始的中速稍慢到中间部分的稍快,最后再回到刚开始的原速上,充分表现出了运河起锚时候的轻重缓急。
这首运河起锚号子的唱词部分均为“喂、哎、吼、呀”等口语化的唱词,这些唱词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船工在演唱起锚号子时候的即兴性,这些简单的口语化唱词的号子仅仅是起到一个统一劳动节奏的作用,所以没必要将唱词复杂化。
谱例3-1:北京通县船工号子《运河起锚号子》
2.运河拉桅号子
如谱例3-2所示,这是一首流传于北京通县运河之上的运河拉桅号子,又称为起帆号子。这是一首典型的一领众和型的劳动号子,由于大运河上的船只都是大型的货船,所以其起帆需要在多位船工的协同劳动中完成,所以在拉船桅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人进行领唱,这位领唱者也是拉桅活动的指挥者,其他人在与领唱的附和中齐心协力将船桅拉起。
如谱例3-2所示,这首号子的调式为F调,篇幅较小,整首作品共6个小节,在演唱形式上采用一领众和、其他船工采用填空的方式进行附和,与领唱的演唱进行衔接,这样的演唱方式也体现出了船工们在拉船桅时协作的默契。
谱例3-2:北京船工号子《运河拉桅号子》
3.运河摇橹号子
在机械化水平不发达的年代,运河上漕运的大船都是靠人力摇橹前行的,在水流湍急的河面上要让大船前行,必须所有的摇橹船工统一节奏、齐心协力,故而就产生了运河摇橹号子。
如谱例3-3所示,这是一首运河摇橹号子,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方式。这首摇橹号子在唱词方面就出现了四句话:“哟啦啦、晃起来、哟喔、嘿”,这四句唱词不断重复,唱词的简单明了也充分体现了号子的直截了当,在表达上的自然、淳朴。在这首号子中,附和部分在音型、节奏以及唱词部分均没有变化,与领唱部分形成了强有力的对比,也体现出了运河摇橹这一动作的重复性以及单调性。
谱例3-3:北京船工号子《运河摇橹号子》
4.运河拉纤号子
拉纤指的是装有货物的船只在遇到险滩恶水或是搁浅时,许多船工靠纤绳合力拉船的动作。由此在那个时代还有了一种新的职业——纤夫,他们主要以纤绳拉船为生。
如谱例3-4所示,这是一首通县运河上的拉纤号子,这首号子也采用一领众和的方式进行喊唱。这首号子的调式为C大调。纵观谱例可以看到,这首号子的声区比较高,这与拉纤这一重体力劳动相吻合,充分体现了拉纤的辛苦。在谱例中多出现“↘”下滑音的标记,这是因为这些船工们在拉纤的时候需要曲着身子,背着纤绳,一瘸一拐地往前迈,所以他们在喊唱号子的时候音调会下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充分体现出了拉纤的艰辛。
谱例3-4:北京通县船工号子《运河拉纤号子》
.
5.运河出仓号子
运河出仓号子是在货船到达码头后,船工们对船上的货物进行装卸时所唱的号子。南方的粮食、布匹、绸缎、杂货用船运到北京后,需要扛下船来。出仓号子是扛货袋时唱的号子 [4]。
如谱例3-5所示,这是一首流行于北京通县地区的出仓号子,相较之前的运河号子,这首出仓号子的旋律更富有歌唱性,旋律悠扬婉转,节奏更加丰富多变,整首号子的音程跨度主要以三度音程为主,大跳进的音程很少,故而该号子的旋律比较平缓。船工们在演唱时每唱完一句,便抽起一个货袋,放在一个人的肩上,抽起最后一个货袋时第五句结束。这首号子的作用不仅是统一动作,还有数货袋的作用。这首号子的音乐特点与运河号子中其他的号子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也可以看出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与其所匹配的劳动强度以及密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谱例3-5:北京通县船工号子《运河出仓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