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筑工程号子

三、建筑工程号子

在北京地区,除了以大运河为主的船工号子比较著名以外,还有就是北京的建筑工程号子,建筑工程号子即建筑场地的工人们在劳作过程中所喊唱的劳动号子,建筑工程号子在北京市的各个区县均有分布,主要包括打硪号子、修渠号子等。

在过去机械化水平不发达的时期,建筑工程基本上全部靠人力完成,像打硪以及修渠这些工程全都要求工人们必须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劲儿往一起使,大家一起齐心合力才能够完成,故而慢慢就产生了建筑工程号子,使得工人们能够在集体干活时节奏一致、促进工作的热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建筑工程号子主要是在集体劳作的过程中进行的,所以其演唱方式同其他的劳动号子一样,都是采用一领众和的方式进行喊唱,建筑工程的工人一般做的都是重体力的活,需要发力使劲,故而建筑工程号子一般都采用规整的四二拍进行,节奏型一般也都采用规整的均分节奏,这样与工人们均匀的发力节奏相吻合,建筑工程号子的旋律都会比较豪迈有力,规整的节奏以及豪迈有力的旋律会更有利于协调工人们的劳动,从而提高劳动的效率。

建筑工程号子在唱词方面,一般多以口语化的“哟、呼、嘿”等字词为主,部分号子的唱词会比较诙谐幽默,所以在过去的建造房屋以及修渠筑坝的工地上,会听到工人们的夯号、硪号此起彼伏。这些铿锵有力的建筑工程号子可以统一劳动的节奏,活跃大家的情绪,调节疲惫的身心。

1.打硪号子

硪是用以打牢地基所用的工具。在北京地区硪根据其材质可分为石硪和铁硪,根据不同的劳动强度,打硪号子一般分为重硪号子和轻硪号子两种,打重硪时人数较多,间歇时间比较长;打轻硪时打的人一般有四到五个人,接连不断地打,领唱与和唱之间的交接也比较频繁 [5]

重硪的石硪形状似小水磨,筛子大小,100多千克重,四周凿12个眼,每个洞眼都拴着一根4米多长的麻辫子。打硪时12个人一起打,每人拽住一根麻辫子,一拽一伸,石硪一起一落,将地基夯实。轻硪的硪主要用于一些小型的建筑工程,一人或者两人操作,比如打桩时所需要的就是小硪。

打硪这样的劳动需要高度的协同配合才能够完成,所以在打硪的时候必须有打硪号子随附,打硪号子分为好几种,其中有小硪号子和大硪号子,打硪号子中必须有一人领唱,领唱的人通常是劳动的指挥者,其他人进行和唱。领唱人指挥打硪,其他打硪人附和着领唱人的号子,一硪一硪排着不断向前打。

打硪号子即兴性强,节奏感强烈,与打硪这一劳动的强度以及速度密切相关,在打硪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打硪号子,工人们就对不齐劲儿,石硪就会不平稳。这样非但不能打实地基,还会在地上上下翻动,所以在打硪的过程中打硪号子是必不可少的。

打硪号子根据其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叙事、抒情以及民间小调。打硪号子中领唱者引吭高歌,旋律优美自然,节奏鲜明流畅,声音高亢嘹亮,打硪者跟随着领唱者随声附和,一边跟着领唱人联唱,一边合着拍子摆手甩腿,石硪在打硪汉子们的手中上下翻飞,在起伏不断的号子声中劳作,富有浓浓的生活情趣。

北京地区的打硪号子根据打硪的劳动强度和密度分为许多种类,有的打硪号子用于重量级的大石硪打地基;有的用于打一般性的矮小的桩。

如谱例3-6所示,这是一首大石硪打地基的打硪号子,在通县地区也叫作“上搭着”,打重硪时节奏比较慢,所以这首打硪号子在演唱速度上是慢速稍快、但是必须是铿锵有力的。由于打硪劳动是一个反复不断的过程,所以打硪号子在其曲式结构以及音调起伏上有循环反复的特点。在北京通县的这首打硪号子中,第3大乐句就是第1大乐句的完全重复。在节奏方面,从谱例中可以看出,其节奏、节拍都比较规整,与打硪这一劳动的节奏相吻合。

谱例3-6:北京打硪号子《打硪号子》

与上面谱例中重硪号子不同,谱例3-7是在打轻硪时所演唱的号子,这首号子是北京通县地区(用小铁硪)打小矮桩时所唱。

这首号子用的仍然是一领众和的演唱方式,相比较打重硪,轻硪号子在演唱速度上是快速的,这与打轻硪的劳动特点相关,因为打轻硪时劳动节奏是快速的。节奏方面,这首打轻硪号子相比重硪号子更加散一些,加入了大切分的节奏类型。

谱例3-7:北京打硪号子《打硪号子》

2.修渠号子

在机械化水平不够发达的年代,人们为了引水要进行修渠,修渠需要将引水水流经过的地方的地基夯实才能够保证水流通过,故而需要借用夯硪打牢地基,久而久之在修渠夯硪中就产生了修渠号子。

如谱例3-8所示,这是一首流传于北京通县地区的修渠号子,整首号子的篇幅较长,共有八段唱词。采用一领众和的方式进行演唱,领唱部分有固定的唱词,应和部分的唱词全是“哎、嗨、哟、哇”等语气词,一领一和为夯硪的劳动提供具有带动感的节奏,既统一了劳动的节奏,又为枯燥的劳动增添了趣味。

谱例3-8:北京通县建筑工程号子《修渠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