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观》简介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观》这本书是由.宋月红,周进创作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观》共有77章节
1
为世界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创新提供中国智慧
——中国式现代化“六观”的独特价值与贡献 姜 辉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世界...
2
导论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独特的历史观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必经阶段。实现现代化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孜孜以求的社会发展目标。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
3
一、正确历史观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认识和研究历史,是人类智慧的重要源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
4
二、历史大势与时代潮流
历史发展有规律可循。历史规律生成并作用于人的物质生产实践之中,历史过程既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同时又是历史主体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能动过程...
5
三、历史进程与鲜明特色
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近代以来,中国的地主阶级革新派、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相继走上现代化的探索之路,但由于自...
6
四、历史地位与意义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历史和现实表明,西方式的、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已经暴露出深层次的危机,不能继续引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中国式现代化...
7
第一章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历史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
8
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史逻辑之源
...
9
(一)立足于中国国情和社会矛盾运动
国情是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等客观现实情况的总体认知与宏观概述。国情既是动态变化的,又在一定历史时期和实践条件下保持长期稳定性。国情发展既遵循历史客观规律,又必...
10
(二)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即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
11
(三)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
12
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史逻辑之本
近代以来,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苦苦探索民族复兴的现代化之路,但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都没有成功。只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的现代化才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13
(一)根本性质与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直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
14
(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的根本保障。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第一次代表大会章程时,就把“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建立没...
15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具有社会主义属性和中国国情属性,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
16
三、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史逻辑之轨
...
17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根本社会条件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18
(二)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适时地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9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开创和实践的关键历史阶段,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拓展和深化提供了极为丰厚的思想资源和极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
20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性阐述,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已经成为初步成形与相对稳定的理论形态。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
21
(一)理论体系的构建
一套崭新理论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对既有理论观念和思想观点的反思与超越,实现对于特定理论问题的深化认识或拓展式理解。从观念前提看,“中国式现代化”要成为一套崭新的理...
22
(二)战略体系的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作了明确阐述:一是“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二是人民军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23
(三)提供制度保证、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大势,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第一,提...
24
第二章 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观的理论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历史观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深刻彰显了正确党史观和大历史观的核心要义和...
25
一、科学的唯物史观
...
26
(一)现代化是客观的普遍的社会发展过程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具有其内在的历史逻辑。18世纪出现了蒸汽机等重大发明,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现代化起始于西方,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
27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现代化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从社会制度上划分,有资本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地域上划分,有欧美或西方的现代化和中国等国的现代化;从社会领域的角度划分,...
28
(三)执政党的建设水平是现代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好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确保我们党...
29
(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是持续进行的过程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瞄准科学社会主义目标自主探索出的现代化新路。作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筚路蓝缕、创榛辟莽,探索开拓的现代化...
30
二、正确的党史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