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基、血脉、力量在人民

(二)根基、血脉、力量在人民

中国共产党产生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是根植于人民群众的政党。人民立场决定工作的立足点、着力点;立场在人民群众一边,工作根基自然也在人民群众身上。因此,人民立场是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前提条件,人民群众是共产党人的工作根基。毛泽东曾形象地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比喻为种子和土地:“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1]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看到具体而实在的物质利益,使生活变得好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2]维护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群众当作党的力量之源,从党诞生之日起,这一庄严宣誓就已镌刻在鲜艳的党旗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3]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人类历史的真正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它揭示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和现代国家中的主体地位。历史发展、社会进步,不是神学史观所宣称的“神的旨意”,不是英雄史观所吹嘘的是由少数精英人物的腕力和“杰出作用”决定的,更不是现代资产阶级政客和理论家所伪饰的“资本的作用”和“金钱万能”的结果,而是人民群众充分发挥自己推动历史前进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上演出改天换地的历史活剧的生动写照。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充分证明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只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党领导的各项事业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就一定能够激发人民群众迸发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惊天伟力。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唯物史观原理,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既形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又形成了在群众中调查研究、总结群众经验,出台政策经过群众检验,把群众的意见、诉求和愿望作为制定政策依据的工作方法。历史和实践证明,我们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是靠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起家,并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4]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5]这是一条基本的经验,必须长期坚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情怀和政治自觉,也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向前进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既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6]这就明确了党做群众工作的政治要求、工作目标、工作内涵和工作方法,确保更好地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

共产党的力量源泉是人民群众。共产党是由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来自于人民,成长于人民,是人民中的一分子。它的历史使命是为人民谋福利、谋幸福,为民族谋解放、谋复兴,为世界谋和平、谋发展。共产党的基本任务就是组织动员和宣传教育群众,使人民群众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团结起来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斗争,联合起来为建立更加美好的社会而奋斗。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7]历史使命和任务的完成,最终是阶级消灭,政党消失,国家消亡。那么,马克思主义政党即共产党产生以后,世界各国的共产党(工人党)都做了什么呢?它们做的最大的事情,一言以蔽之,就是开创了一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代。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进行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首次尝试。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特别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突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改变了冷战中的国际力量对比,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又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尤其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和建设的基础上,改革开放促使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世界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中国经济总量自2010年后稳居世界第二,中国现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等等。在世界经济低迷、前景暗淡之时,中国经济“柳暗花明”“一枝独秀”。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挫折处于低潮的情况下,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在中国高高飘扬,中国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革命建设,经过改革开放,这些国家曾经和正在创造世界奇迹和人类的伟业。那么,它们的力量来自哪里?历史事实表明,改天换地的磅礴力量来源于人民。这一切证明了唯物史观的正确性,证明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个马克思主义颠扑不破的真理。


[1]《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62页。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5页。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8页。

[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7页。

[5]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23页。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82页。

[7]《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