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性质与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直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1]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的根本之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从长期奋斗、艰辛探索中得来的最为宝贵的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同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新时代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最为重要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在各国现代化的比较中呈现出独特性质,其中最为根本的性质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西方的现代化相比较,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保证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相比较,中国式现代化是走自己道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彰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相比较,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展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发展中国家的成功实践。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既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根据,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内容。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只有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才能实现人类现代化前所未有的宏伟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重要特征。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体现在自觉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制度中,建立在建设更加美好生活、追求更加美好未来的社会制度基础上。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坚决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坚决摒弃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一以贯之,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2]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经过70多年的探索、推进和拓展,战略目标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步深化、逐步清晰。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明确把“稳步推进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作为执政后的一个根本任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建设构想,锚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1964年底,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要求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79年3月,邓小平明确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同年12月将“中国式的现代化”称为“小康之家”“小康状态”。2002年党的十六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党把未来30年的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做了“两步走”的总体安排,把改革开放时期的“二十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提前到2035年实现,战略目标的实现有了重大突破。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还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在战略上不断完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1]《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年2月8日。
[2]《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