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位与意义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历史和现实表明,西方式的、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已经暴露出深层次的危机,不能继续引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自己的文化渊源和先进本质,能够主动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方向,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也是推进人类社会更好发展的人间正道。
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现代化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失掉本国传统的底色,难以打牢现代化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反映了中华民族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思想理念、价值观念,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都是我们不断走向现代化的精神依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的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充满蓬勃的生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挖掘、传承、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增强我们发展前行的底气。
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不是两极分化的现代化、不是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不是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性质的现代化,也与苏联等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有所区别。中国式现代化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成果。
中国式现代化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中国式现代化不是故步自封、孤芳自赏的现代化,并不排斥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而是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大胆吸收借鉴一切符合国情的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者,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文明发展,不断吸收更多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以丰富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这与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排斥甚至抵制其他文明形态形成鲜明对比。人类历史上,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现代化发展取得的既得利益,把自己的价值观视为人类文明的样板,把自己的文明和文化凌驾于别国的文化和文明之上,以血腥和暴力对待其他国家的文明成果,推行所谓“普世价值”,罔顾国际公理和正义,实际上延缓了人类现代化文明向前发展的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方案。西方发达国家用了近300年的时间才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之路也被一些人认为是通往现代化的唯一道路,被奉为所谓的“现代化的标杆和范式”。但实际上,这个世界根本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之路,每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不同,现代化之路也会不同。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建立在对外殖民掠夺、对内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为了获取利润,资本家采取各种手段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劳动人民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贯穿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人类历史已经充分证明西方式现代化的弊病和短板,西方现代化道路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在世人面前,面对金融危机等重大经济社会治理问题,“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2]党的百余年奋斗史告诉我们,坚持独立自主,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深重苦难成功走向涅槃重生的关键所在。历史证明,靠依附别人实现现代化不可行,靠照搬照抄实现现代化不可取。社会主义现代化,要依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艰苦奋斗来实现。要坚持把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对现代化实践、价值、制度的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给人类社会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选择,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页。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