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历史发展大势、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所有政治家、思想家、历史学家都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没有客观规律。他们认为,人是有意识的,意识是变幻莫测的。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不同的阶级会产生不同的意识,形成不同的意志,发生不同的作用。因此,社会历史是杂乱无章的。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一定的反作用。它们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及状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使人类社会的历史真正成为了“世界历史”。那么,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人民群众起什么作用呢?是英雄人物创造历史,还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性力量。他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恩格斯也指出: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整个的民族、以及在每一民族中间又使整个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它们“不是短暂的爆发和转瞬即逝的火光,而是持久的、引起伟大历史变迁的行动”[2]。马克思还说,“任何一次革命都不可能由一个政党来完成,只有人民才能完成革命”[3]。他还强调,“不是国家制度创造人民,而是人民创造国家制度”[4]。列宁在领导俄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也强调指出,“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5]。“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6]。“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7]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8]。“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9]。共产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质呢?这是由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所决定的。近代以来,随着大工业的出现,社会的阶级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真正成为了革命的阶级,因为它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而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因此,共产党的利益,就是工人阶级的利益,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过程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建党管党和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思想,确定了正确的行动纲领和发展战略,调动起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索、开创、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毛泽东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10]1945年党的七大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进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也强调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11]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党章中就一直鲜明地把为人民服务确定为党的宗旨,并一以贯之地体现在党的全部工作之中。2017年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就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12]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就成为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成为共产党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成为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共产党强调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是不能打一点折扣的,是不含半点杂质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面对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的以功臣自居、骄傲自满、追求享受的现象,强调指出:“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13]马克思是共产党的“老祖宗”。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但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民求解放。因此,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天经地义的事,是始终不渝的事,是一以贯之的事。共产党的宗旨是其区别于其他任何剥削阶级政党的重要标志。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价值观,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情怀是共产党人的情怀,人民立场是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共产党的党性和人民群众的人民性是高度统一、完全一致、不可分割的。坚持人民立场,也就是坚持党性立场。

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中国真正发展起来、活跃起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14]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15]历史告诉我们,心中没有人民,忽视群众利益,是苏联共产党和东欧国家共产党被人民抛弃的重要原因。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获得极高威望,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中,不断深化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性的思想理论,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将之用于指导改革发展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16]他还多次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主体地位,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迈进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等等。这些重要论述的核心,就是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社会主义国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提炼了我国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新鲜经验做法,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从认识论、方法论、历史观、价值观上解决了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践行这一思想,就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坚守共产党人根本立场的重大政治问题。

在当代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论是创新驱动、激发活力的改革举措,还是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无论是治理环境污染、顺应人民对良好生态的期待,还是协调效率与公平关系、既要做大蛋糕又要更公平分好蛋糕,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坚持解决民生问题的鲜明导向。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7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45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16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0页。

[5]《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3页。

[6]《列宁选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6页。

[7]《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5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0页。

[10]《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877页。

[11]《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5页。

[12]《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9—20页。

[13]《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5页。

[14]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2页、15页。

[15]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2月26日。

[16]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4页。